2期引言无线电探空作为高空气象探测领域最普遍、最基本的手段[1],其在大气各个高度上所探测的气压、气温、相对湿度和风等资料,是我国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基本气象资料之一[2]。探空作为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中唯一能同时提供三维大气信息的观测系统,其探测资料不仅广泛应用于大中尺度的天气分析、预报及气候变化监测等[3-6],同时也常被用于各种大气遥感观测资料、卫星反演资料等的校准检验[7-11]。目前,我国高空风探测主要依靠L波段雷达-电子探空仪组成的探空系统,通过L对探空仪定位所获得的斜距、仰角、方位角和时间等参数,计算探空气球所携带的探空仪在大气中的水平移动速度和方向,即为对应高度的水平风向和风速[12],其测风精度与雷达的定位精度有较大关系。然而雷达在低仰角下对斜距的测量精度较低,其定位精度受探空仪离测站距离的影响也较大[13],同时雷达的维护标定水平亦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测量误差[14],而全球高空探测业务的主流产品导航型探空仪[1]在有4颗及以上卫星时既有较好的定位精度,同时还不受探空仪离测站距离的影响[12],因此,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我国高空风观测质量还有一定的差距[14]。随着继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之后的第3个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我国的研制及投入使用,中国气象局自2010年开始了北斗探空系统的研制,以缩小与世界高空探测技术的差距[1]。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逐步完善、北斗探空仪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考虑探空经济成本和加密观测的进一步需求,郭启云等[15]指出我国探空业务将从L波段二次雷达测风逐步过渡到卫星导航测风,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亦在北斗导航探空技术的基础上研发了一种新型往返平漂式探空技术,实行对探空气球的一次施放,通过对上升段———平流层平飘段———下降段的多段观测,实现探空的间接加密[16],可以有效弥补常规探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足[17]。目前,我国北斗探空技术即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探空仪及地面接收系统仍处于完善阶段,无论是业务推广应用,还是球载式探空技术的发展都收稿日期:2022-09-10基金项目:宜昌市气象局2021年科技项目“三种新型探空仪的质量评估及风险应对措施”作者简介:张明(1987—),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综合气象观测技术与资料处理研究。*通讯作者:杜裕(1987—),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气象服务研究与应用。北斗测风与L波段雷达测风的差异性分析张明1,2,杜裕1,汤淼1(1.宜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