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第2期ArtofSinging42浅析歌唱技巧与情感表达的关系AnalysisontheRelationshipBetweenSingingskillsandEmotionalExpression王晶一歌剧《苍原》述说了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清乾隆年间,侵略成性的俄国势力妄图通过武力消灭寄居在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一百四十年的中国土尔扈特蒙古族部落,并干预土尔扈特汗位的承袭和内部事务。为了民族生存和对自由的追求,在首领渥巴锡汗的率领下,土尔扈特部落毅然举族东归。历时七个月,行程万余里,付出重大牺牲,终于回到中国故乡—天山。歌剧将这一宏大的悲壮史诗,组织成了复杂而尖锐的戏剧冲突搬上了歌剧舞台。土尔扈特部落这一英雄的群体和其中具有鲜明特征的代表人物,在这段生死攸关的历史中唱出一支支交织着生命、爱情、自由和尊严的悠长牧歌。该剧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歌剧向严肃大歌剧方向深入探究的代表作品,在中国歌剧的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该剧取材于阎德荣创作的广播剧—以歌剧《苍原》主题曲《情歌》为例4343教学论坛TeachingForum《奔向太阳升起的地方》,由黄维若、冯柏铭编剧,徐占海、刘晖作曲,是一部采用西洋大歌剧形式又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史诗性歌剧。剧中唯一女性角色娜仁高娃的唱段一直是女高音歌者所热衷的曲目,尤其是被称为该剧主题曲的唱段《情歌》。此唱段在剧中三次出现,每一次的情感都有差异,是最能够彰显女主角娜仁高娃情感表达的唱段,是研究歌唱技巧与情感表达关系的生动案例。因此,笔者以此唱段为研究对象,在剧情发展、音乐表现、歌唱技巧、情感体现等方面深入探讨,多角度地诠释此唱段所塑造的娜仁高娃的音乐形象,进而探讨歌唱技巧与情感表达的关系。一、《情歌》第一次出现的演唱诠释《情歌》第一次出现在第一幕,渥巴锡制造舍楞被处死的假象,实际上是让他去歼灭敌军,为部落东归开辟道路。不知情的娜仁高娃听到舍楞因奸细的罪名被处死的消息,悲痛欲绝而昏倒,醒来后捧着舍楞的血衣唱出主题曲《情歌》。此处,作曲家并没有采用哭天喊地的方式来表达娜仁高娃失去恋人的痛苦,而是让她带着对两人过去的美好追忆来表达对逝去爱人的深切悲痛,以绵绵悲情表达十八九岁的少女纯情、忠贞的性情。在A段的演唱中需要深入感受此时娜仁高娃的心情,她对恋人的罪名充满疑惑,但又不得不接受残酷的事实。在歌剧中,人物情绪的表达不能直接宣泄,虽然那样更符合生活常理,但不利于其艺术性的呈现。娜仁高娃在昏倒后醒来,伴随悲痛的表达应是如鲠在喉;所以A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