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矿山爆破振动危害与防治措施探讨张锁珠(中铝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山西河津043304)摘要:露天矿山爆破作业中炸药爆炸产生的地震波会给开采环境和周边人员、事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鉴于此,从爆破技术与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针对爆破作业有害效应中的爆破振动,阐述爆破振动产生的基本原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规律,并结合矿山爆破实践经验,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关键词:爆破危害;爆破振动;最大单响药量;抵抗线;微差爆破;预裂爆破;振动速度中图分类号:TD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52(2023)05-0254-030引言爆破作业是露天矿山主要的开采工艺环节,爆破作业产生的有害效应对周围环境和设备设施、人员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没有周全的考虑、科学的设计和精确的施工,将会带来较大危害。因此,深入研究爆破作业产生的危害,积极消除爆破作业产生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炸药在岩土介质中的爆炸过程,爆破危害可分为爆破振动危害、爆破空气冲击波及噪声危害、爆破个别飞散物危害、爆破粉尘危害和爆破有害气体危害5类[1-2]。而爆破振动是爆破作业中最大的也是最主要的危害。本文拟在假设炸药性能稳定单一的基础上,从岩石爆破机理与安全管理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爆破振动产生的原因和规律,并根据分析结果、爆破实践经验,提出预防措施和建议,以供采矿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借鉴,从而保证露天矿山开采活动的正常持续进行。1爆破振动危害分析1.1爆破振动产生的原因与规律炸药在岩石中爆炸时,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高密度气体能量会以波的形式传播,除大部分能量作用于岩石的破碎、位移等外,剩余的部分能量则逐渐衰减为地震波,还有少部分能量转化为空气冲击波。爆破引起的振动就是这些波作用在岩层中质点扰动的体现[3]。在一定距离内,爆破振动产生的地震波是否会对周边台阶、山体及建构筑物产生破坏,与地震现象基本相同,取决于爆源(震源)强度、爆源到被保护物的距离、被保护物的抗震性等因素。大量实践观测数据表明,爆破振动强度随着距爆源距离的增加而减弱。我国《爆破安全规程》推荐的地面质点峰值振动速度经验公式:v=K(Q3■R)α.(1)式中:v为地面质点峰值振动速度,cm/s;Q为最大单响药量,kg;R为计算点到爆源的距离,m;K、α分别为与爆破点到计算点间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系数。上述经验公式说明:在距离R一定的条件下,起爆药量越小,振动速度也越小;岩石硬度越小,振动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