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103·2023年/第28期/跨文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研究——以金介甫英译本《边城》为例◎闫利敏(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00)沈从文,两次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代表作《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的湘西小镇茶峒为故事背景,叙述了翠翠与天保和傩送两兄弟间错综复杂的爱情。迄今共出现了四个英译本:1936年美国作家项美丽(EmilyHahn)与邵洵美合译的、1947年金隄和英国翻译家白英(RobertPayne)合译的、1962年戴乃迭、杨宪益夫妇合译的以及2009年美国金介甫(JeffreyKinkley)翻译的。前三个译本的作者都有着一定的中国文化背景,而翻译家金介甫却是纯粹的美国学者,因此,金译本《边城》属于典型的跨文化翻译文本。在跨文化语境下,如何处理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对中国文学作品进行外译,都是值得译者思考的问题。一、跨文化语境的概念语言与文化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离不开其产生的文化环境。马林诺夫斯基把语境分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文化语境(contextofculture),指说话人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情景语境(contextofsituation),指言语发生的具体环境。[1]文化语境与情景语境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文化语境实际上是由无数具体的情景语境构成的,而情景语境又为文化语境所支配。在跨文化传播中,双方交流的语言环境是理解其意义的重要前提,应当在交际双方的认知范围内进行,否则,就无法实现传播意图。跨文化语境实际上是指一种对话状态,即与本民族文化存在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等,以小说形态的文学作品最多。在跨文化传播中,翻译成功的关键是跨文化【摘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的数量也越来越多。金介甫,一个纯粹的美国学者,于2009年凭借着自己对沈从文和湘西文化的了解,成功翻译了《边城》,可以说是跨文化语境下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的一个范例。金译本的翻译策略与其他三个译本存在着巨大的不同,通过研究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差异,找出其所采取的翻译技巧,从而推动中国优秀文学作品走向世界。【关键词】跨文化;金介甫;《边城》;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8-0103-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8.032译者要是否精通两个不同国家的语言,自身是否有深厚的文化功底,能否提升自己跨文化语境的自觉性,深入理解原文中的“话中话”和“义中义”,深刻挖掘原文中的深层文化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