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109·2023年/第28期/汉英嗅觉词对比研究——以“臭”为例◎李宁(伊犁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新疆伊宁835000)感官是人类解析世界信息、形成基本感觉并提取综合知觉信息的重要方式,感知体验通过语言得以分享和传播。嗅觉是感官系统之一,嗅觉词由最初用作表达人们对气味感受的词,逐步演变为描绘事物和情感体会的一种方式,通过嗅觉此直接的角度和感受,指称其他领域的事物和现象,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词汇系统,即由嗅觉词引申形成的词汇系统,其被称作“嗅觉类词语”。本文以“臭”为例,对汉英嗅觉词进行对比,并从词义系统、构词方式、语义类别、语用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一、汉语“臭”与英语“smell”的词义系统词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3]205词语的运用反映词义的变化,是研究语言应用的重要途径,故本文对于汉英嗅觉词的探究,首先从二语的词义分析切入。(一)汉语“臭”的词义系统“臭”现有两个读音,即“chòu”和“xiù”,共有10个词义义项。具体如下:臭(chòu):(1)难闻的气味,臭味,与[香]相对。(2)恶名,不好的名声。(3)味道难闻的。(4)丑恶的,惹人厌恶的。(5)腐败。(6)失效,在方言中使用。(7)表示程度很深。臭(xiù):(1)气味的总称。(2)香气。(3)用鼻子辨别气味,是“嗅”的古字。【摘要】嗅觉作为对气味最直接的刺激和感受,随着语言的发展演变,其语义由最初表达生理感受的本义逐步引申出多重隐喻含义,形成一系列与之相关的词语。在词汇的发展演变中,各民族文化传统的差异及思维方式的不同,造就了语言的多样化。以嗅觉词中的“臭”切入,择选汉英两种语言中的相关词汇,试从词义系统、构词方式、语义类别、语用特点等方面对比分析汉英嗅觉词的异同。【关键词】嗅觉词;臭;smell;汉英对比研究【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8-0109-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8.034综上可见,“臭”读作“chòu”时,其所有词义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臭”读作“xiù”时,所表达的意义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且部分词义由“嗅”字所承担。“臭”字甲骨文形如“”,会意字,从犬从自(鼻)。其象形图画描绘鼻子和狗的形状轮廓,像狗用鼻子辨别气味,或因狗之嗅觉灵敏,故用鼻子和狗的组合方式,本义即为用鼻子辨别气味,读为“xiù”。《说文·犬部》:“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从犬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