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模式及优化路径研究*肖利斌**1,21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航空服务与旅游管理学院,广西桂林541004;2UNIVERSITITEKNOLOGIMARA,PUNCAKALAM40450()摘要:应用型高校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优化其实施路径是推进高质量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选择广西内具有代表性的3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调研,收集语音资料共1136分钟,文本资料共91625字符,借助内容分析法,分析高校官网和访谈语音文字数据,得到以下研究结果:第一,提取词频大于10的高频词共10个,“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定点帮扶”的词频超过100;第二,服务乡村振兴模式主要为定点帮扶模式、结对共建模式、高校智库模式和派遣陪伴模式;第三,服务乡村振兴仍存在帮扶人员职责不明确、智库缺乏全面性服务、贡献不足等问题。由此提出以下优化路径:精选帮扶干部,明确定点帮扶或驻村工作队员的岗位职责;多元整合资源,打造广西应用型本科院校智库协同帮扶机制;重视成果转化,切实提升广西应用型本科院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的贡献度。关键词:应用型高校;乡村振兴;服务模式;优化路径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4859(2023)02-0302-062018年,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教技〔2018〕15号),旨在提升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参与广度、服务深度。据教育部统计,2018年以来,全国各高校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农业技术人员超165万人,高校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转化农业技术成果累计超1.8万项,在农业农村领域获国家自然科学奖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0项,创造经济效益累计超710亿元人民币。由此,高校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科技力量。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供需关系紧密联结的教育事业单位,如何有效助力、服务乡村振兴?广西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区域,广西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服务乡村振兴?本研究作者以3所广西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为基础,总结服务乡村振兴4大模式,分析不同模式的特征,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改进建议,以此优化服务乡村振兴路径。截至2022年8月31日,根据中国知网的检索结果,以“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为主题,检索到相关期刊共221篇,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以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