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实用医学2023年5月第35卷第5期·663·肛周手术后暴发痛发生率及围术期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周楠楠,张冯江【关键词】肛周手术;椎管内麻醉;暴发痛;危险因素doi:10.3969/j.issn.1671-0800.2023.05.031【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0800(2023)05-0663-03手术治疗是处理肛周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研究显示,肛周手术后中度到重度疼痛发生率高达65%[1]。临床上,肛周手术多采用椎管内麻醉方式,相比全身麻醉,其有镇痛效果确切、设备要求低、操作简便和用药简单等优点,但麻醉效果消失后,手术部位会出现短暂而剧烈的疼痛,称之为“暴发痛”[2]。本研究拟分析椎管内麻醉下肛周手术后暴发痛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的在椎管内麻醉方式下行肛周手术患者,入选标准:(1)性别不限;(2)年龄18~80岁;(3)体质量指数(BMI)18~30kg/m2;(4)ASA分级≤Ⅱ级;(5)手术类型包括痔切除术、肛瘘切除术、肛裂切除术及肛周脓肿切除术。排除标准:(1)有酒精依赖或药物滥用史者;(2)糖尿病控制不佳并有相应合并症者;(3)存在重要脏器功能严重受损者。剔除标准:(1)椎管内麻醉效果不佳者;(2)更改麻醉方式者;(3)手术时间>120min者。研究获得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1.2方法患者术前均不使用镇痛、镇静药,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指氧饱和度、血压,每5分钟记录一次生命体征,开放外周静脉通路,予乳酸钠林格液补液。患者取侧卧位,定位L3~4椎体间隙为穿刺点,采用腰硬联合穿刺包中的蛛网膜穿刺针穿刺成功后(穿刺时针尖斜面朝尾端)缓慢注射0.75%罗哌卡因,使用剂量由麻醉医生确定。阻滞成功后,嘱患者采取仰卧位,针刺试验评估麻醉阻滞平面固定后摆体位进行手术。术毕返回病房,所有患者均被要求卧床休息6h。1.3围术期镇痛管理(1)局部浸润镇痛:手术医生在手术结束前采用局部浸润方式在手术部位给予局部麻醉药物;(2)患者术后自控镇痛(PCA):患者术前提出镇痛需求,麻醉医生于术后配置PCA装置,术后患者可根据疼痛情况完成自行给药;(3)术后常规镇痛医嘱:手术医生开具术后医嘱由护士完成给药,帕瑞昔布钠40mg或氯诺昔康8mg静脉滴注,2次/d,连续滴注2d。若围术期患者疼痛数字模拟评分法(NRS)≥4分,则启动补救镇痛流程,医嘱开具100mg曲马多注射液肌肉注射,观察患者疼痛缓解情况,直至N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