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农业保险”赋能乡...自江苏、青海两省的实践例证_江世银.pdf
下载文档

ID:2572174

大小:1.70MB

页数:9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7-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互联网 农业 保险 赋能乡 江苏 青海 实践 例证 江世银
农村金融研究 35 May 2023一、引言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这为推进农业保险向高质、高效阶段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作为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保险是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强化农业产业链风险管理的核心机制,也是构建乡村产业体系、防止农民因灾返贫、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等的重要手段,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伴随大数据、互联网在“三农”特别是农业保险领域的广泛应用,学界对“互联网+农业保险”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关于农业保险参与的影响因素,现有文献较多围绕农户家庭生产经营特征、风险意识、风险认知对农户参保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开展研究(宁满秀等,2006;姜岩、李扬,2012;孙蓉、何海霞,2015)。关于农业保险参与效果的研究,现有文献主要从农业产出与农户福利等角度探讨农业保险参与效果(周稳海等,2015;张跃华等,2006;祝仲坤、陶建平,2015;黄颖、吕德宏,2021)。近年来,保摘要“互联网+农业保险”为“三农”迈向现代化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是实现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论文立足江苏、青海两省实地调研,探讨两省“互联网+农业保险”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和现实挑战。研究发现,“互联网+农业保险”在乡村振兴中的服务体系尚不完善,面临通信设施薄弱导致农户对“互联网+农业保险”接受程度低、机制不畅且险种单一导致农户分散风险能力有限、线上交易信息不充分造成农户权益侵害、“互联网+农业保险”对大数据应用程度不深等现实挑战。为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风险管理,构建新型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户对“互联网+农业保险”的接受度;优化运营机制,促进农业保险多元化发展;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建立强大的农业保险智能支持系统;加强“互联网+农业保险”合规运营监管,切实保护农户的利益。以期促进金融科技与农村现实场景相结合,为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提供思路。关键词“互联网+农业保险”;乡村振兴;大数据中图分类号F830.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812(2023)05-0035-09作者简介:江世银,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冯瑞莹(通讯作者),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张成翠,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基金项目:本文为 2022 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创新项目“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农业保险赋能乡村振兴研究以苏青两省为例”(编号:20221 1287010Z)的研究成果。“互联网+农业保险”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挑战与发展建议来自江苏、青海两省的实践例证江世银 冯瑞莹 张成翠“互联网+农业保险”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挑战与发展建议DOI:10.16127/ki.issn1003-1812.2023.05.0042023 年第 05 期(总第 518 期)36农村金融研究May 2023 险科技日益成熟,学界开始对“互联网+农业保险”进行广泛探讨。从“互联网+农业保险”运行机制和模式看,程巍(2017)的研究表明,物联网农场和互联网云农场等建设,能够积累大量精准的农业生产数据,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对提升农业保险精准性具有重要作用。黄凌等(2017)对“互联网+农产品价格保险+期货”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该模式能够实现农户、保险公司以及期货公司三方的共赢。张全志、张永强(2022)从市场化角度分析了“互联网+”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从“互联网+农业保险”面临的困境挑战看,黄凌(2017)认为,“互联网+农业保险”及平台实施的研发需要应用多种技术整合各方资源,需要农户、保险公司和政府的共同参与,王育麟、杜金向(2021)分析了“互联网+农业保险”的优势和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深入促进乡村振兴,卢尔泰、吴啸峰(2022)提出了农业保险怎样借力“互联网+”发展。总体来看,现有文献对“互联网+农业保险”在乡村振兴中作用的研究还有待深入。一方面,已有研究主要从理论层面开展,缺乏对实践层面的深入分析;另一方面,已有研究对“互联网+农业保险”的诸如“互联网+”在给保险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的同时是否也带来了风险等一些关键性问题并未形成一致结论。为此,本文立足江苏、青海两省实地调研,深入分析“互联网+农业保险”的作用,以现实发展问题为导向给出政策建议,以期促进金融科技与农村现实场景相结合,为“互联网+农业保险”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更大作用指出清晰路径。二、“互联网+农业保险”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分析为了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乡村农业产业化,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特别是“互联网+农业保险”,对于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互联网+农业保险”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影响。经济越发达的省区市越需要增强性农业保险,此谓锦上添花;相应的,经济越落后的省区市越需要基础性农业保险,此谓雪中送炭。不管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都需要发展“互联网+农业保险”促进乡村振兴。为凸显发展“互联网+农业保险”的重要性,从区域视角出发厘清新型农险在乡村振兴中起到的具体作用十分有必要。(一)提高农业保险覆盖率,夯实乡村振兴产业之基在大数据时代,农村作为互联网保险的下沉市场,实现互联网与农业保险相结合能够提高保险深度与保险密度,促进农业保险覆盖率进一步提升。对于以往的农业保险运作来说,其具体的运作过程有着显著的问题和缺陷。首先,传统的农业保险运作机制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呈现出隔离式的发展趋势。而在“互联网+”模式之下,能够推动农业生产和销售环节的对接,还能够让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其次,对于传统农业保险经营来说,在销售渠道上依然具有一定的限制,而且没有足够的规模效应,这也使得农业保险的经营遭遇了一定的瓶颈。在互联网平台之下,以此为载体所进行的农业保险的市场运作,能够对于平台经济理论及其特性进行有效结合。再次,随着平台经济规模的扩大,也会使得边际成本缩减、边际价值提高,获得更高的利润,平台经济具有规模经济特征,同时还有长尾效应。由此,大力发展“互联网+”能够显著提高农民的抗风险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收益的不稳定性。“互联网+农业保险”降低农村金融研究 37 May 2023了农户接入农业的门槛,有利于实现农村产业的兴旺。(二)特色险种增加创新,探寻乡村振兴善治之策随着新型农业主体的发展,农户对于保险的需求渐渐趋于多元和细分,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保险”,有利于实现错位开发和针对性创新。就全国范围来看,与普通农户关系密切的种植业与养殖业保险产品占比较低,可见保险险种设置与农业主体缺乏良好对应。以青海省为代表的部分省份农业保险险种设置不合理。青海省地理位置特殊,气候变化复杂,种植业系统性风险波动显著,养殖业亦严重受经济大环境影响,然而却缺少相关针对性重灾保险的设立。不仅如此,农产品保险覆盖面窄,仅局限于固定金额的成本保险,缺乏有效平滑价格波动的价格保险与收入保险。在互联网普及率逐渐提高、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的基础上,线上模式能够让农村居民更好地了解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方向,同时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来选择适宜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这样能够使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市场影响力提升,也能够避免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各类风险。大力发展线上模式需要青海省政府构建大型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平台,在线上平台中积极公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相关信息,农村居民能够在线上平台中直接查阅到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实现“互联网+农业保险”的普及,能够实现“特色农险有特色”,有针对性地将受欢迎的特色农险升级扩面,对参保少的险种淘汰优化,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三)结合科技提质增效,拓展乡村振兴融合之路大数据时代下,农业保险离不开数据收集与分析。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保险”能够显著提高险企数据分析能力,提高理赔效率和精度。如果农业保险供给单位可以完全获取标的物及投保人详细信息,则保险公司就能依据精算原理,通过细分风险等级来制定适宜保险费率,并设计相应保险产品,扩大投保人群,使保险经营大数法则生效。而农民则可以根据自身经验、风险偏好、费用负担能力来投保相匹配的农业保险产品。在此情形下,农业保险市场会实现相对均衡,农业保险业务实现稳定健康发展。随着科技的浪潮在保险市场翻云覆雨,发展成熟的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从原来在各自的领域里发挥重要用途之外,集成组合(统称3S技术)应用到农业保险精准理赔流程中,使得农业保险的精准理赔流程通过日益革新逐渐走向科技化、智能化。智慧理赔客户端方便快捷地连接了用户和保险公司,成为了两者的沟通桥梁。因此,结合科技增强我国农业保险精准理赔效果,能够完善农业保险市场的积极运作,发挥保险社会稳定器的功能。由此,我们可以预见“互联网+农业保险”在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等方面大有可为。只有根据各地实际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保险”,才能更好地振兴乡村,才能让农业更牢、农村更稳、农民更富。三、“互联网+农业保险”在乡村振兴中存在的发展问题伴随农村金融的发展,农业保险特别是“互联网+农业保险”发展滞后,没有跟上乡村振兴的步伐,并且在不同的区域存在非常大的差异。东部经济发达的江苏与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青海两省“互联网+农业保险”在乡村振兴中都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互联网+农业保险”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挑战与发展建议2023 年第 05 期(总第 518 期)38农村金融研究May 2023(一)“互联网+农业保险”在乡村振兴中的服务体系尚不完善近年来,农业风险在其本身复杂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向多元风险叠加转变,农业生产风险向产业链风险传导。传统农业保险运营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隔离式发展,以及销售渠道的限制难以获得规模效应,对乡村振兴作用极其有限。尽管“互联网+农业保险”仍然存在金融风险,但其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当前,“互联网+农业保险”在乡村振兴中的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农村征信系统尚不健全,大数据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例如,苏青两省尚未建立完善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尤其是青海省的再保险、农业保险分保业务还没有大面积铺开,这让承保机构陷入偿付能力困难和巨大风险的双重桎梏中,导致农户无法建立预期且乡村振兴建设缓慢。由于征信系统尚未纳入的农户缺乏抵押物和农业保险参保人信息,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难以协调发展。加之,经济的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以及农产品价格时常波动等因素,单靠传统农业保险已经无法完全分散价格风险。在农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农业保险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以促进农村信用体系的完善,提高农业保险市场和农产品期货市场的联动性,既需要数据采集和积累,更需要风险防范机制的作用。为互联网与保险合作提供契机,迫切需要完善农业保险服务体系。(二)农户因通信基础设施薄弱而对“互联网+农业保险”的接受程度低虽然我国在2021年脱贫攻坚已取得了胜利,但偏远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仍不理想。到2021年,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仅为59.5%,这是推广“互联网+农业保险”的最大障碍。在调研中发现,青海省农户对农业保险尤其是“互联网+农业保险”了解程度普遍较低,投保意识淡薄、对农业政策法律法规认识不够、难以全面获得农业保险信息,认知仅停留在网络上交一些保费可以在受灾后获得赔偿等表面上。江苏省略好一些,但此问题仍然突出。究其原因,一是农户特别是青海省偏远农村农户文化水平有限,对保险和互联网技术了解不足。二是农业保险低收益、高风险的特征使得保险从业人员不愿意投入过高宣传成本。根据实地走访,在青海省门源县泉口镇仍然依赖村干部进行宣传和承保,效果极其有限。三是由于农村存在“空心化”现象,在江苏,以农为业的基本上以中老年人居多,他们对互联网和新技术的接受天生存在抵触,加之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不设立线下机构,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且存在一些误导销售、理赔不及时、不到位等负面新闻,农户对“互联网+农业保险”接受程度普遍偏低。青海省的情况更是如此。(三)机制不灵且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