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悔,王沛坚医生和他的选择│文本刊全媒体记者王巧捧6月20日,距离端午节还有两天,下班后,朋友问王沛坚端午节带孩子去哪。王沛坚说,她母亲会带她去的。朋友随口建议,正好放假,还是陪着一起去放松一下。转头王沛坚对廉政瞭望·官察室记者解释,一起去的话,自己老想着工作,反而影响家人的心情。他说比较讨厌放假,“打乱我的工作节奏”。“多做点什么”讨厌放假的王沛坚,一心沉浸在行医上,他止不住地思考,在自己的平台和专业领域,如何能做得更多一点、更好一些。他带领团队经过探索,在国内外最早提出高血压微创诊疗理念,创新双侧肾上腺静脉采血,肾动脉去交感消融等多项高血压微创诊疗,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先后在省内外多家医院进行了推广。其中一项“独门绝技”,单根导管肾上腺静脉采血法,在传统使用两根导管还有难度的情况下,改进成使用一根导管就能又快又好完成。“事实上这不是什么特别顶尖的技术。”王沛坚介绍。但是重大的社会需求和诊疗缺口,决定了这门技术的价值。目前中国有近3亿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引发的心脑血管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和经济负担。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高血压患者管理干预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在高血压患者中,有20%甚至更高比例的顽固性高血压无法控制,甚至找不到原因。具有代表性的是一种叫作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引起的高血压,它带来的心脑血管风险,比普通的高血压要高3~12倍不等。曾经,这一病症被认为是少见病,随着筛查手段的丰富,目前推测我国这类患者可能达到两三千万。这一病症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王沛坚带领团队,尝试从改进这一病症的确诊办法入手。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需要对两侧肾上腺采血,此前临床上需要用两根导管,临床操作难,推广普及难。王沛坚经过改进,独创了单根导管法,用一根管子实现两边采血,速度更快,5分钟就可以做好,成功率更高,更容易操作。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独创。王沛坚团队已经就此发了一篇SCI论文,第二篇论文也已写好待发,以加大推广,好让更多医生能掌握这一方法。使用这一技术,成医附院心血管内科介入中心先后完成了近500例肾上腺静脉采血,成为全球范围内最为成熟的中心之一。王沛坚。47秉持“治疗固然重要,但是诊断更重要”的理念,王沛坚对多个疑难少见病,通过拨云见日的诊断,实现对患者及时对症施治,救人危难。2020年国庆节期间,王沛坚查房时,发现其他医生收治的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