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TVRESEARCH电视研究2023年第3期(总第400期)■徐敬宏袁宇航雕刻乡土:电视剧《山河锦绣》的叙事策略、主旨建构与影像实践摘要: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原创电视剧《山河锦绣》,根植脱贫攻坚的现实情境,以平民化的人物叙事展现基层群众的真实样貌,以开放式的空间叙事勾连艺术话语和现实话语,在戏剧化的叙事风格中展现人物矛盾、凸显历史真实。该剧将国家的顶层设计转译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展现了脱贫工作的递进、脱贫方法的转换和乡村理念的更新。这种联结乡土的影像实践,打开了脱贫攻坚的幕后场景,为讲好乡村故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关键词:脱贫攻坚剧《山河锦绣》叙事策略主旨建构影像实践《山河锦绣》以横跨30年的叙事时间,讲述了半山村和柳家坪两地村民冰释前嫌,为摆脱贫困而进行的艰苦斗争。该剧没有采取说教式的表达方式,而是用大量笔墨描述乡村日常生活情境,在层层递进的叙述中展现村民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的转变。对于乡土社会的精雕细琢,使得《山河锦绣》具有超出影像之外的艺术纪实意蕴。一、源于乡土的叙事策略在拍摄脱贫攻坚电视剧时,制作者极力避免陷入“传奇叙事”的误区。为了再现农村地区的真实面貌,《山河锦绣》在空间置景、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和剧情设置上力求还原“土里土气”的基层原生态情境,形成了独特的“平凡叙事”风格。1.平民化的人物叙事脱贫攻坚电视剧承担着为时代立传、为人民立传的政治使命,必须坚持自下而上的创作思路,将人物从现实生活中请到剧中来①。为此,《山河锦绣》的摄制组先后在陕西、河南、贵州等地多个村落实地采风,总计采访近百位扶贫工作者,在基层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在形象刻画上,《山河锦绣》注重从多维角度解读人物的身份和所作所为,避免了脸谱化的创作误区。例如村支书赵书和,他既肩负扎根乡土、服务群众的政治任务,同时也是一个衷情于土地和农事生产的农民,“带领大家种好地”就是他最大的心愿。在语言风格上,西北方言作为表情达意的直接媒介,凸显了人物所生活的乡土情境。剧中大量使用的各种方言民歌、顺口溜、俚语等,为表现人物性格和身份提供了语料资源。此外,《山河锦绣》在大量的日常叙事中展现柳家坪村民为改善生活而作出的自发性尝试,例如柳多金进城务工后开起了早餐铺,赵山和赵元宝在水泥厂倒闭后合伙买车跑运输。对这些情节的描写,一方面展现了吃苦耐劳、求新求变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脱贫攻坚的国家行动与农民追求美好生活之间的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