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D第30卷第04期2023年04月家具与室内装饰1基金项目: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202007J032)作者简介:蔺明林(1982-),男,博士,研究方向:古代家具区域特性与文化传播,E-mail:350825906@qq.com通信作者:刘铁军(1968-),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家具设计与创新研究,E-mail:liutiejun@mail.tsinghua.edu.cn引文格式:蔺明林,刘铁军,周志慧,等.内乡县衙博物馆馆藏元代供案释证[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3,30(04):01-05.LINMinglin,LIUTiejun,ZHOUZhihui,etal.TheInterpretationofaWoodenAltarTablefromTheYuanDynastyCollectedbyNeixiangYamenMuseum[J].Furniture&InteriorDesign,2023,30(04):01-05.1991年4月,河南南阳内乡县衙召开学术研讨会,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朱家溍,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史树青等一批专家到场,史树青先生在县衙内发现了当时国内已知最早的一件传世元代家具[1],同时也引起了在场朱家溍先生的高度重视,他感叹平生所见家具的年代不过明清,而元代家具尚属首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然而时隔30余年,至今未见与之有关的相关研究发表,加之县一件家具如果带有铭文且铭文又恰好记录了其年代和出处,那这件家具就好比有了身份证,铭文是证明它“出生地”或“出生时间”最权威有力的证据,对于研究此件家具背后当时、当地的历史文化有着殊为重要的价值。该供案的右后腿已损失殆尽另加了支撑,左后腿则只在足底略有糟朽,而铭文恰好存在于左后腿的前向正面,因而得以幸存至今,加之铭文为刻写形式,字口较深,内容大部分清晰可辨,只是近地端的个别字因缺损难以辨别。铭文衙博物馆出于对文物安全的考虑一直将其深锁闺中,因此外界对此“案”鲜有人知。今承前辈夙愿,自2017年初次目睹供案图像至报当地文物部门批准后于2021年4月19日完成实地考察,前后历时四年有余完成了对该供案的历史调查、原址还原、本体解读和图像复原等工作,今主要截取有关此“案”本体部分的研究内容进行发表,以饕同好。1供案的铭文古代家具带有铭文的概率极低,而TheInterpretationofaWoodenAltarTablefromTheYuanDynastyCollectedbyNeixiangYamenMuseum■蔺明林1,刘铁军1,周志慧1,郭涛2LinMinglin1&LiuTiejun1&ZhouZhihui1&GuoTao2(1.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1000842.河南内乡县衙博物馆,河南南阳473000)摘要:国内传世可考的元代家具实例极为罕见,目前对于元代家具的研究基本还停留在一些墓葬出土的冥器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