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卷第2期2023年4月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LiupanshuiNormalUniversityVol.35No.2Apr.2023《搜神记》生命意识探赜荆晶1,张亚军2*(1.天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甘肃天水741000;2.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摘要:《搜神记》是魏晋志怪小说中的代表作。在战乱频仍、政权更迭的背景下,时人对人生无常、生命易逝有较深刻的感受。干宝钩稽史料,记述故事,在《搜神记》中体现出对人的生命主题、生存意识和生命价值的关注。这种生命意识的体现不仅映射出魏晋时人对生命的追求态度,而且还展现了不同生命形式之间相处的界限问题以及对生命升级模式的幻想。诸此观念充分体现了当时浓重的“贵生”意识和文学所具有的修德向善的社会教化功能。关键词:《搜神记》;生命意识;生存欲望;生命界限;生命升级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5X(2023)02-0029-09DOI:10.16595/j.1671-055X.2023.02.004收稿日期:2022-05-16作者简介:荆晶,女,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通讯作者:张亚军,女,文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命意识是人类对于生命存在、生命价值以及生命意义的理解和认知,是每一个生命个体对自己的生命感知。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人们饱受乱离之苦,因而对人的生存、安全和死亡等问题非常关注。在魏晋文人的创作中,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都有生命意识主题的呈现,其中,干宝的《搜神记》较为突出。作为史学家的他钩稽史料,记述故事,对魏晋时人的生命意识进行了丰富而深刻的阐释。《搜神记》是干宝为“明神道之不诬”[1]5编撰而成,他所记录的诸多神怪灵异故事,内容多关涉人的生死、灵魂等问题,体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干宝在《搜神记序》和《请纸表》中都曾述及成书,他“考先志于载籍,收遗逸于当时”[1]5,“会聚散逸,使自一贯,博访知古者”[1]3,收录了众多史料。因此,《搜神记》中的故事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干宝利用著作郎职务之便,广泛阅读典籍,搜集民间遗佚,从而“博访”得来,许多人物和故事信实可征。目前,有关《搜神记》生命意识的研究成果较少,学界大多侧重于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生命意识的共性特征研究,在《搜神记》生命意识多层内涵的揭示方面有所欠缺。有些论文着力于《搜神记》具体故事类型的研究,如《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复生故事生命意识研究》[2]《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复生故事研究》[3]和《论魏晋南北朝鬼故事中的生命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