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2-07-06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1100104)资助。作者简介:赵依谷,硕士研究生。E-mail:858400978@qq.com*通信作者:毕守东,博士,教授。E-mail:bishoudong@163.com张云华,博士,教授。E-mail:yunhua9681@163.com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23,50(3):502-510JournalofAnhuiAgriculturalUniversity[DOI]10.13610/j.cnki.1672-352x.20230625.010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615:54:11[URL]https://kns.cnki.net/kcms2/detail/34.1162.S.20230625.1457.020.html基于MGWR模型的天目-怀玉山区生境质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赵依谷1,黄伟1,费秀超1,沈童1,毕守东2*,张云华1*(1.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合肥230036;2.安徽农业大学理学院,合肥230036)摘要:基于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借助InVEST模型评估天目-怀玉山区生境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对研究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与生境质量变化的空间关系进行显式化分析,结果显示:(1)1980—2018年间,天目-怀玉山区耕地持续减少,林地和草地先增加后减少,水域面积增加幅度最大,建设用地变化较小,土地利用转移主要以耕地向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转换、林地向建设用地转换和草地向林地转换为主。(2)1980—2018年间,天目-怀玉山区生境质量水平波动较小,且常年处于较高水平,总体上先增加后减少。(3)MGWR模型计算结果显示1980—2018年间,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在812、194、1166和512的较大尺度上影响着生境质量,而1990-2000年间,则在51、45、43和123的局部尺度上影响着生境质量。模型回归系数显示,1980—2018年间,林地和草地的变化与生境质量的变化呈现正相关关系,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与生境质量变化呈现负向关关系;1990—2000年间,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生境质量的影响呈现较为明显的两极化空间格局,其主要取决于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方向。研究结果将为天目-怀玉山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关键词:生境质量;土地利用类型;InVEST模型;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天目-怀玉山区中图分类号:F301.2;X8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52X(2023)03-0502-09ResponsesofhabitatqualitytolandusechangeinTianmu-HuaiyuMountainsbasedontheMGWRmodelZHAOYigu1,HUANGWei1,FEIXiuchao1,SHENTong1,BIShoudong2,ZHANGYunhua1(1.SchoolResourcesandEnvi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