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指导参考文献〔顶格、四号宋体加粗〕“参考文献〞四字采用4号宋体加粗,后面所附的文献采用5号宋体,行间距为单倍行距,文献排列顺序按照在论文正文中出现的先后循序进行,并在正文中将参考文献引用的位置标注出来,二者编号应该是一致。参考文献8-10篇以上,外文不少于3-5篇。参考文献格式如下:著作图书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页次〕[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哲编.图书馆目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2]机械工程手册编委会编.机械工程手册:第六卷传动设计卷.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3]EngelPA.ImpactWearofMaterials.2nded.NewYork:Elsevier,1986翻译图书作者.书名.译者.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页次〕[4](德)拉达伊D著.焊接热效应:温度场与变形.熊第京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期刊作者.文章名.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页[5]陶仁骥.密码学与数学.自然杂志,1984,7〔3〕:627~629学位论文[6]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网络文献发表者.文章标题.网址.发表日期[7]董辅礽.MBO全面推广尚有困难.2023-4-7注意:〔1〕各工程之间的标点符号用TimesNewRoman“小黑点.〞,文献末不加标点符号;〔2〕外文文献名第一个词首字母和每个实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余为小写;〔3〕编著者不超过三位时,可全部照录;超过三位时,只著录三位,其后“加等〞字或其他与之相应的外文字;〔4〕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表示方法是:序号加方括号,写在有关正文的右上“角,如二次铣削[1、2、3~5]〞。但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的说明时,那么文献“序号应与正文平排,如由参考文献[4、8、10~14]可知〞。〔5〕附录中参考文献需另行编排序号,与正文分开,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