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研究的逻辑叙事评述(2020—2021)覃世艳杨灿[摘要]从逻辑的角度来说,范式研究的成熟意味着研究共同体对具体研究的逻辑规范基本达成一致。判断一种范式是否成熟可以通过它是否形成公认的逻辑规范作为标准。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具体研究的微观逻辑叙事欣欣向荣,大致可以归约为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这三大叙事,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研究的总体性逻辑乏善可陈,尚未形成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们共同认可的元逻辑规范。元逻辑构建有利于明晰范式研究的问题意识、研究框架、逻辑进路、逻辑中介和逻辑规则等,与其他范式划定逻辑边界,继而明晰该范式独有的逻辑规范。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研究,应坚持逻辑与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科学把握三大逻辑叙事的内在关联,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具体经验描述与元逻辑规范的统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现实逻辑走向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逻辑。[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逻辑叙事元逻辑辩证逻辑逻辑规范百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可行、管用。在长期的实践证明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实现其形态的历史跃迁,从12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22)“在中国”“中国化”发展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呈现勃勃生机。不过,长期的实践检验与证明并不能代替和排斥逻辑思维的论证、辩护和阐释从实践上升到理论,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逻辑的方法是唯一适用的方法”。◎不仅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行逻辑把握,还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范式进行元逻辑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研究才能走向历史自觉、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三大逻辑叙事近两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逻辑视角和逻辑进路日益增多。@在2020—2021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文献中,以“逻辑”作①任平:《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重大使命》,载《江苏社会科学》,2020年第4期。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3页。③比如,张丽霞、任平:《论唯物史观东方逻辑出场的思维方法》,载《世界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