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备课的新思考认真备课重燃激情——关于备课的新思考宣汉县圣灯中学符美珍十年前,第一次踏入讲台的我虽教法青涩但激情四溢。时光流转,得益于前辈、同行的指点和帮助,我也在迷茫中收获了荣誉。然而,奖状面前,那份激情却消散了,我也将教学视为了完成任务。更致命的是,十年下来,将同样的教材用同样的教法进行了屡次的重复与机械操作。我开始讨厌那本教科书,讨厌那本教学参考书,甚至冒出可怕的念头:是不是该转行了。今年暑假,带着无限好奇,我参加了网络培训。通过近段时间的学习,我明白了认真备课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教学激情也需要自己去重新点燃。一、什么是备课?可能很多老师和我一样,以前的备课就是抄写教案。真正用于教学的有创意的设想,都是在教科书上批注;而所谓的备课很多内容在书上或参考资料上有,但为了应付检查不得不写下来,并且这样的写教案,其实是抄教案,一字不漏,一抄再抄。更糟糕的是,这种纯粹抄的教案,除了能应付检查外,只能成为一堆废纸,我几乎从来没有按这样的教案上课。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连续性,事前必须作充分的准备,否那么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现代意义下的备课是上课前的一种准备和设想,也是教师的自我装备、自我成长和持续开展。但备课不能太注重形式,应该结合实际不拘一格。不管是对课标、教科书的研究还是对学生的研究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包括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都要心中心数,不能照本宣科。二、研究学生是备课的起点和终点教师备课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科书;研究学生。我认为研究学生是备课的起点,也是备课的终点。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具有五个不同的层面:理想课程、文本课程、理解课程、实施的课程与经验课程。理想课程属于专家设想的、表达国家意志的课程,国家义务教育法、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表达的课程就是这个层面。课程标准属于文本课程,是理想课程的具体表达。教科书属于典型的理解课程层面,要从理想课程转变成学生的经验课程,就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经验背景出发。备课就是将理想课程转变为学生经验课程的第一步。通过研究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考虑学生的学习方法,确定教师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或教具,设计课堂练习,从而形成有效教案,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开展的教育目的。三、备学生是备课的中心环节学生是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