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一.概述:脑卒中又称中风,常由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引起,多以偏瘫形式出现,俗称半身不遂。它包括脑血栓形成,脑堵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堵塞发病很快,发病以秒计;脑血栓以分计;脑出血以小时计;如果仅是短暂性脑缺血,那么常可在24小时内恢复。第一页,共四十三页。根据流行病学推算,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150万人,幸存者中约70%~80%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1998年的统计,脑卒中死亡率占死因的第二位,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第二页,共四十三页。二、脑卒中运动功能评估•1.常采用Bruunstrom评价法;•2.bobath评价法•3.上田敏法及fugl-meyer法;•不宜用肌力评价法。第三页,共四十三页。Brunnstrom提出偏瘫恢复的六阶段理论:1、缓和状态〔阶段1〕2、出现肌张力,联合运动〔阶段2〕3、进入肌痉挛、共同运动、原始姿势反射〔阶段3〕4、出现别离运动〔阶段4〕5、别离运动增强〔阶段5〕6、痉挛根本消失,协调运动根本正常第四页,共四十三页。临床上通常把它简单分为三期•第一期——软瘫期,无肌肉运动;•第二期——硬瘫期,肌张力增高;•第三期——恢复期,肢体各种运动接近正常。第五页,共四十三页。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特征之一,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患侧各肌肉均有不同程度的痉挛,因此患者的姿势和运动都是僵硬而典型的,上肢表现为典型的屈肌模式〔或称屈肌优势〕,下肢表现为典型的伸肌模式〔或称伸肌优势〕。充分了解偏瘫患者的痉挛模式对于这些患者的评价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第六页,共四十三页。脑卒中后,最常见的表现是在三方面:1、运动障碍2、感觉障碍3、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第七页,共四十三页。1、脑卒中后运动障碍的表现•运动障碍:其运动障碍可以偏瘫、双侧瘫或单瘫的形式表现,但以偏瘫为多见。偏瘫是锥体束损害所致的中枢性瘫痪。表现形式为联合反响和共同运动。上肢表现为屈肌模式,下肢表现为伸肌模式。其功能恢复的过程是联合反响和共同运动的逐渐减少,皮层控制的别离运动逐渐增多。back第八页,共四十三页。2、感觉障碍的表现•感觉障碍:有多种类型。其中肌肉关节的本体感觉障碍,大脑高级神经功能障碍直接影响康复预后。后者表现为意识障碍、痴呆、失语、健忘、失用、失认等。如定向力不完整、计算不能、注意力不集中、推理判断能力障碍、语言表达和感受障碍等。•一般来说感觉障碍的康复难度较大。back第九页,共四十三页。3、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偏瘫时,由于血管运动障碍导致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