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及并发症第一页,共四十页。四、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一〕外耳●耳廓:第二页,共四十页。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长2.5~3.5cm,呈s型弯曲]第三页,共四十页。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4局部。鼓室有听骨链,韧带,肌肉,粘膜,血管,神经。咽鼓管系沟通鼓室与鼻咽的管道。第四页,共四十页。内耳可分前庭,半规管和耳蜗。从组织学上又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膜迷路可分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及膜蜗管。基底膜上的螺旋器又名corti器,是听觉感受器的主要局部。第五页,共四十页。(一)声学、听力学名词概念:听觉是变声波的物理现象(传音)变为神经感觉(感音)的生理过程。第六页,共四十页。理解以下名词概念频率——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强度——振幅大小决定声音的强度,单位为分贝〔dB〕。听阈——引起某人听觉的最小声波强度。声阻抗——声波在介质中传播要克服一定阻力与抵抗称声阻抗。当声波从一种介质〔如空气〕传入另一种介质〔如水〕,两者物理性质不同,声阻抗大,声波仅0.1%传入水中,99.9%被反射回空气中。第七页,共四十页。〔二〕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1、空气传导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镫骨---前庭窗—淋巴液—螺旋器—听神经—听中枢2、骨传导声波直接经颅骨途经使外淋巴波动,冲动螺旋器产生听觉。第八页,共四十页。〔三〕外耳的生理有集音、传音,区分音源的功能。第九页,共四十页。中耳的生理1、鼓膜、听骨链生理功能2、鼓室肌的生理功能3、咽鼓管的生理功能第十页,共四十页。〔三〕内耳又名迷路●骨迷路——前庭、半规管、耳蜗第十一页,共四十页。〔五〕耳蜗的生理功能1、传音2、感音第十二页,共四十页。二.平衡生理1、半规管生理2、耳石器生理3、前底器的中枢联系第十三页,共四十页。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otitismedia)分泌性中耳炎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命名较多,分急、慢性两种。第十四页,共四十页。〔一〕命名〔二〕分型〔三〕病因机械阻塞感染咽鼓管阻塞中耳负压变态反响漏出液Cap通透性↑粘液胶耳一、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otitismedia第十五页,共四十页。鼓室有漏出液;在阻塞的根底上加上感染因素,那么在漏出液的根底上形成渗出液。慢性型中耳粘膜呈增生性改变,第十六页,共四十页。检查1、鼓膜①血管扩张②鼓膜内陷的特征③鼓室积液④慢性型可见鼓膜粘连带2、听力改变及声阻抗测听:B型图第十七页,共四十页。●检查音叉听力计〔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