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署第一页,共三十五页。什么是中暑中暑〔heatstroke〕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病症的总称。感受暑邪引起的以高热汗出或肤燥无汗,烦躁,口渴,神昏抽搐,或呕恶腹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第二页,共三十五页。病因中暑的原因有很多,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那么极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强易诱发中暑;在公共场所、家族中,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精神过度紧张、人员过于密集、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缺乏、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第三页,共三十五页。发病机制正常体温一般恒定在37℃左右,是通过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平衡的结果。人体产热除主要来自体内氧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根底热量外,肌肉收缩所致热量亦是另一主要来源。人体每公斤体重积蓄3.89J〔0.93cal〕热量,足以提高体温1℃。在室内常温下〔15~25℃〕人体散热主要靠辐射〔60%〕,其次为蒸发〔25%〕和对流〔12%〕,少量为传导〔3%〕。当周围环境温度超过皮肤温度时,人体散热仅依靠出汗以及皮肤和肺泡外表的蒸发。每蒸发1g水,可散失2.43KJ〔0.58kcal〕热量。人体深部组织的热量通过循环血流带至皮下组织经扩张的皮肤血管散热。皮肤血管扩张和经皮肤血管的血流量越多,散热越快。如果机体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那么体内就有过量的热蓄积,引起器官功能和组织的损害。第四页,共三十五页。中暑-临床表现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第五页,共三十五页。先兆中暑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病症。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第六页,共三十五页。轻症中暑病症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除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第七页,共三十五页。重症中暑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热射病第八页,共三十五页。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