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重症医学科高磊第一页,共五十一页。2009.08前言•在临床工作中,尤其是在ICU,血管内置管是不可或缺的处置手段。多种形式的导管成为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平安输液及静脉营养支持的主要途径。然而,随之产生的导管相关并发症,包括机械损伤、感染、血栓形成等也日益突出。此类并发症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并且加重医疗负担。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就显得更为必要。第二页,共五十一页。2009.08血管内导管类型•根据置入血管类型分为周围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动脉导管;根据穿刺部位分为周围静脉导管、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锁骨下静脉导管、股静脉导管、颈内静脉导管;根据导管是否存在皮下隧道分为皮下隧道式导管和非皮下隧道式导管第三页,共五十一页。2009.08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概念•1.出口部位感染:指出口部位2cm内的红斑、硬结和(或)触痛;或导管出口部位的渗出物培养出微生物,可伴有其他感染征象和病症,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2.隧道感染:指导管出口部位,沿导管隧道的触痛、红斑和〔或〕大于2cm的硬结,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3.皮下囊感染:指完全植入血管内装置皮下囊内有感染性积液;常有外表皮肤组织触痛、红斑和/或硬结;自发的破裂或引流,或外表皮肤的坏死。可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4.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CRBSI):指留置血管内装置的患者出现菌血症,经外周静脉抽取血液培养至少一次结果阳性,同时伴有感染的临床表现,且除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行感染源。第四页,共五十一页。2009.08•在明确CRBSI时应注意区别感染是直接源于导管还是因其他感染部位导致的血行感染,因为有些菌血症可能是继发于手术切口感染、腹腔内感染、院内获得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故导管相关的血行感染仅限于导管感染导致的血行感染,能够排除其他部位感染,且导管尖端培养与血培养为同一致病菌。但目前临床实际过程中两者较难区分。第五页,共五十一页。2009.08流行病学•1.感染发生率:各种类型导管的血行感染发生率不同,以千导管留置日统计,为〔2.9~11.3〕/1000导管日。发生血行感染率较高的分别为切开留置的周围静脉导管及带钢针的周围静脉导管,而经皮下置入静脉输液港及中长周围静脉导管的感染率较低;以导管感染发生百分率来计算,长期留置隧道式带套囊透析导管发生感染率最高,周围静脉留置针发生感染率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