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22解读南阳医专一附院主任医师李书印2022.05.28第一页,共三十六页。概念慢性胃炎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Hp感染密切相关。其中80%~95%由幽门螺杆菌〔Hp〕感染引起,其他病因包括胆汁反流、外源性胃黏膜损伤因素[如高浓度酒精、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和高盐饮食]长期刺激及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胃炎在北欧多见,我国仅有少数报告。该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人群中成人慢性胃炎患病率在50%以上。由于多数慢性胃炎患者无任何病症,因此难以获得确切的患病率。估计的慢性胃炎患病率高于当地人群中Hp感染率。第二页,共三十六页。病因1.Hp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2.Hp胃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3.胆汁反流、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s〕〔包括阿司匹林〕等药物和乙醇摄入是慢性胃炎相对常见的病因。4.自身免疫性胃炎在我国相对少见。5.其他感染性、嗜酸粒细胞性、淋巴细胞性、肉芽肿性胃炎和Ménétrier病相对少见。第三页,共三十六页。分类慢性胃炎的分类尚未统一。一般基于病因、内镜所见、胃黏膜病理变化和胃炎分布范围等相关指标进行分类。1.基于病因可将慢性胃炎分成Hp胃炎和非Hp胃炎两大类。2.基于内镜和病理诊断可将慢性胃炎分萎缩性和非萎缩性两大类。3.基于胃炎分布可将慢性胃炎分为胃窦为主胃炎、胃体为主胃炎和全胃炎三大类。第四页,共三十六页。病症与体征多数该病患者无任何病症。有病症者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不良,如上腹不适、饱胀、早饱、疼痛和烧灼痛等,进食可加重或减轻。还可有食欲不振、嗳气、反酸和恶心等病症。这些病症的有无和严重程度与内镜所见和组织病理学分级缺乏相关性。故一般将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归入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或广义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范畴。慢性胃炎强调胃黏膜的慢性炎症,而功能性消化不良强调的是消化不良病症。该病体征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上腹轻压痛。第五页,共三十六页。诊断因慢性胃炎无病症或病症缺乏特异性,故诊断主要依赖内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组织学检查,后者的作用更大。慢性胃炎的内镜诊断系指肉眼或特殊成像方法所见的黏膜炎性变化,需与病理检查结果结合作出最终判断。内镜检查内镜下非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依据是:红斑〔点、片状或条状〕和出血点或出血斑;萎缩性胃炎诊断依据是:黏膜呈颗粒状,血管显露,色泽灰暗,皱襞细小。假设同时存在平坦糜烂、隆起糜烂或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