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第一页,共三十五页。•严重创伤是一个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每年因创伤死亡的患者人数达580万,预测到2022年,这一数字将会大于800万。•创伤后未控制的出血是导致严重创伤患者潜在可预防死亡的首位原因。第二页,共三十五页。创伤大出血死亡三联征第三页,共三十五页。第四页,共三十五页。一、早期复苏与预防再出血第五页,共三十五页。•1.1缩短时间•推荐1:严重创伤患者应直接送至适宜的创伤中心进行救治(1B);推荐尽量缩短从发生创伤至控制出血的时间间隔(1A)。•1.2止血带的使用•推荐2:开放性四肢损伤存在威胁生命的大出血,在外科手术前推荐辅助使用止血带(1B)。•1.3通气•推荐3:防止创伤患者发生低氧血症(1A),推荐对创伤患者机械通气时实施正常通气量(1B),如果存在即将发生脑疝的迹象,建议过度通气(2C)。第六页,共三十五页。止血带是控制大出血最简单有效的措施JTrauma.2022;72:86–93.第七页,共三十五页。JTrauma.2022;64:S28–S37院前使用止血带可以有效控制出血第八页,共三十五页。二、出血的诊断与监测第九页,共三十五页。•2.1初次评估•推荐4:建议临床医生结合患者生理指标、损伤的解剖类型、损伤机制以及患者对初始复苏的反响,对患者创伤出血程度综合评估(1C)。•2.2紧急干预•推荐5:对于明确出血部位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如果初始复苏无效那么应立即采取控制出血的措施(1B)。•2.3进一步评估•推荐6:对未明确出血部位失血性休克患者,立即采取进一步评估(1B)。第十页,共三十五页。•2.4影像学•推荐7:对于疑心有躯干损伤的患者,推荐早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超声或增强CT〕以明确有无胸腹腔游离液体(1B)。•2.5干预•推荐8:对于严重的胸腔、腹腔、腹膜后出血且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需要采取紧急干预措施(1A)。•2.6再次评估•推荐9: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推荐进行CT检查、评估病情(1B)。第十一页,共三十五页。•2.7血红蛋白(Hb)•推荐10:推荐将低初始水平Hb作为严重出血相关凝血病的一个指标(1B);推荐将重复测量Hb作为监测出血的实验室指标,因为初始在正常范围的Hb值可能会掩盖出血(1B)。•2.8血乳酸•推荐11:推荐检测血乳酸或碱缺失作为评估、监测出血和休克程度的敏感指标(1B)。•2.9凝血功能监测•推荐12:推荐使用实验室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局部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和/或血栓弹力图,对凝血功能进行早期或连续性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