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的诊治进展第一页,共九十九页。一、前言传统观点认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良性的、可逆性脑缺血综合征〞,复发风险低于脑梗死。研究说明TIA患者7天内出现卒中的风险为8%左右,30天达10%,90天出现卒中的风险为10%-20%〔平均为11%〕,急性卒中90天内卒中复发的风险仅为2%-7%〔平均为4%〕,显著低于TIA患者。此外,TIA患者不仅会发生脑梗死,而且出现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风险也很高。90天内TIA复发、心肌梗死和死亡事件总的风险高达25%。因此TIA是严重的、需要紧急干预的“卒中预警〞事件,是卒中的危险信号,及待更新观念,加强重视。目前美国每年约有800000例急性脑卒中事件发生,其中15%~30%是由TIA进展而来[1]。TIA诊疗越来越受到关注。第二页,共九十九页。二、历史回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概念自开始提出到现在已经有半个多世纪时间。1965年美国第四届普林斯顿会议将TIA定义为突然出现的局灶性或全脑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不超过24h,且排除非血管源性原因。197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在脑血管病分类中采用了此定义并沿用至本世纪初。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2002年TIA工作组提出了新的TIA概念: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发作,典型临床病症持续不超过1h,且在影像学上无急性脑梗死的证据。多数研究认为,脑梗死的证据是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上的异常信号。2022年5月,AHA/ASA在?Stroke?杂志上发表新指南,建议修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定义并加强紧急干预。是否存在脑梗死是关键新定义指出,病症持续时间不再是诊断的关键,是否存在脑梗死才是TIA和脑卒中的区别所在。第三页,共九十九页。三、定义的演变TIA的传统定义是:为突然出现的局灶性或全脑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不超过24h,且排除非血管源性原因(推测由血管原因所致,病症局限于由某一支动脉供血的大脑区域或眼部。典型病症包括:偏瘫,偏身感觉异常,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复视,口周麻木,失衡和单眼失明等〕。2002年TIA工作组提出了TIA概念为: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发作,典型临床病症持续不超过1h,且在影像学上无急性脑梗死的证据2009TIA定义为:由于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引起的、未伴发急性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并需进一步加强紧急干预。〔新定义未将1h的时间点考虑在内,因为它不能作为是否有梗死的分界线。影像学改变将是区别急性梗死与TIA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