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U院内感染与防治儿科第一页,共三十八页。NICU院内感染概述NICU中的患儿尤其是早产儿是发生院内感染〔NI〕的高危人群。由于NICU诊疗技术明显提高,危害新生儿尤其是VLBW早产儿死亡率降低,但因其免疫功能极不成熟,且经常需要使用经皮肤穿刺的有创性诊疗技术,这使早产儿发生NI的危险增加。院内感染是NICU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可增加医疗费用。因此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极为重要,是NICU面临的巨大挑战。第二页,共三十八页。NICU院内感染途径---接触传播一、接触传播1、经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病毒、真菌是最重要且科预防的医院内感染途径,这一途径可传播医务人员自身定植或感染的病原,也可造成患儿之间病原的传播,并可导致多种病原引起的医院内感染爆发。2、经污染物也可引起传播,并且是引起NICU院内感染爆发时病原传播的潜在机制,污染物包括毛巾、医疗设备、肥皂盒、母乳泵等。第三页,共三十八页。NICU院内感染途径二:飞沫传播经飞沫传播是百日咳、A族链球菌和某些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重要途径,经飞沫传播主要见于麻疹、水痘和肺结核。来源于患病成人〔医务人员和家长〕的较大飞沫或飞沫核传播是NICU感染的来源,这些病原很少引起爆发。第四页,共三十八页。NICU院内感染途径三:空气传播输液、药物、食物均有可能发生内源性或外源性污染,导致不同病原引起的感染爆发。因此静脉配置药物尽可能在条件控制的环境中进行。第五页,共三十八页。NICU院内感染菌群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病原可为内源性,但NICU内患儿的“异常菌群〞局部决定于NICU环境和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使用分子技术发现,即使某些通常被认为正常的定植菌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可在NICU克隆传播,主要经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第六页,共三十八页。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低出生体重中心静脉导管静脉营养机械通气药物疾病严重程度其他〔手卫生、环境卫生、工作人员少、空间拥挤等〕第七页,共三十八页。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低出生体重低出生体重是发生医院内感染最重要的危险因素。NNIS的资料显示,与出生体重较大的新生儿相比,即使经过血管内置管和机械通气矫正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血流感染和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性仍然较高。NNIS〔nosocomialinfectionsurveillancesystem医院内感染监视系统〕第八页,共三十八页。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中心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CVC〕可增加发生血流感染的危险,CVC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