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雄主任医师第一页,共六十七页。精神科物理治疗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近年来,精神科物理治疗开展迅速,除了电抽搐疗法(ECT)以外,一些新的物理治疗方法尤其是脑刺激疗法如迷走神经刺激、重复性经颅磁刺激等得到了迅速的开展,并被初步用于精神障碍的临床治疗。下面重点介绍近年来精神科物理治疗的一些进展。1938年电抽搐治疗(ECT)1985年经颅磁刺激治疗〔TMS〕1987年深部脑刺激治疗(DBS)1988年迷走神经刺激术(VNS)第二页,共六十七页。电抽搐治疗(ECT)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意识丧失全身性抽搐发作控制精神病病症第三页,共六十七页。ECT的历史年限治疗者治疗方法1934年Meduna(匈牙利)樟脑酊1935年~1938年LazloMeduna(1896~1964)戊四氮化合物1938年UgoCerletti(1877-1963)LucioBini(1908-1964)(意大利)电休克电抽搐电痉挛第四页,共六十七页。MECT的历史年限治疗者改良方法1941年Bennett南美箭毒1944年Liberson短脉冲电流1951年Holmberg琥珀酰胆碱1955年Saltzman硫喷妥钠琥珀酰胆碱第五页,共六十七页。国外使用情况Janicak等〔1985〕,美国72%的精神科医师认为ECT平安、有效、经济Stromgren〔1991〕,北欧国家使用ECT的精神科医师比例84%〔1977年〕、87%〔1987年〕西欧、美、英等国,接受ECT的患者/精神患者=5-10%第六页,共六十七页。国外使用情况地区差异1988年的1项研究调查了317个大型城市ECT应用情况,结果发现,ECT的使用率在0.4~81.2/10,000人口,其中,另有36%的地区还没有开展ECT中上阶层的人群接受ECT的比例较低社会阶层的人群要高老年患者接受ECT的比例比年轻患者高女性患者使用ECT的比例高近5年来门诊患者使用ECT的人数超过住院患者第七页,共六十七页。国内使用情况20世纪90年代,开展无抽搐ECT各地卫生机构开展无抽搐ECT的单位占全国精神卫生机构15%(2005年)地区差异,集中于沿海第八页,共六十七页。MECT治疗的机理人为地给予大脑一个足以使有效数量神经元去极化的电刺激,使大脑皮层广泛性脑电发放,抑制大脑异常活动,使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合成与摄取增加,提高对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敏感性。对多巴胺能递质系统也有假设干影响,从而使精神病症消失〔张明园,2001〕。治疗对激素的释放具有选择性的影响,不是简单的应激所导致的垂体或下丘脑各种激素的全面释放。MECT的作用可能是多方面的,是对多受体的全面即刻协同作用,使中枢神经递质系统到达新的相对平衡,以此到达缓解病症的目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