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SHI-TIANDI◎龙芝祥(贵州省兴仁市文联副主席)柳堤遗荫:吴剑平与兴仁的不解之缘吴剑平将军是率领黔军出黔抗日的著名将领,1895年出生于绥阳县旺草茶子台,又名谟、显太,别号寄鹿。少时,父母双亡,由二兄抚养,小学堂毕业后当了家中仅有的一块田,到贵阳师范学校读书,1916年,师范毕业后改学军事,改名剑平,考入贵州陆军讲武堂第一期。毕业后,在黔军中先后任排长、连长、团长、旅长、参谋长、师长等职。1936年任第一二一师师长,抗战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4月任第八十六军中将副军长,1940年秋任渝酉师管区司令,1942年任第八军中将副军长兼渝酉师管区司令,1944年调任遵义师管区司令,1947年被选为立法委员会委员。1949年秋,吴剑平在第二绥靖区司令任内,决定弃暗投明,于11月21日率部起义,确保了历史名城遵义完整地交还人民。解放后,吴剑平历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委员、省民政厅副厅长、民革中央团结委员、政协贵州省委员会常务委员、民革贵州省委常委兼秘书长。1962年病逝于贵阳,享年67岁。吴剑平自幼家境贫寒,为人谦和,处事精细,能文能武,关心教育文化,群众口碑颇好。虽为国民党军人,却无军阀作风。1933至1935年期间,吴剑平任国民政府第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驻扎兴仁。在此期间,他维护治安,移风易俗,发动军民建设城市,支持教育,关注民生,深得兴仁人民爱戴,与兴仁结下不解之缘。一、建设地方,开河掘池培风景热闹的兴仁老城中心,有一宁静之处,叫剑平池公园。园内林木葱郁,亭台回环,池水碧绿,环境优美,是市民休闲游乐的绝佳场所。剑平池,是民国兴仁县城八景之一,称作柳堤遗荫,建于1933年,是吴剑平任国民政府第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驻防兴仁时倡议所建,后人为感怀他的功绩,将公园叫作剑平池,引水之河,叫剑平河。为解财政之困,吴剑平还捐资千元作为建设资金。吴剑平84RENWENGUIZHOU-/人文贵州《兴仁县志》记载:“民国二十二年冬,吴剑平师长倡开河流,引老鹰窝之水入城,于东城附角掘池,池周及河之两岸,筑长堤,遍种柳,建亭于池上,城中士女,游憩于此,邑人怀吴公之德,而遗荫之意,尽岘山坠泪之思耳。”兴仁县城少水,吴剑平命人四周踏勘,终于在城东老鹰窝寻得水源,遂于1933年冬,利用农闲,组织城乡万余民工,不畏严寒,掘土开石,终于建成十里长河。河水经城东老鹰窝折南而西,汇合流水沟之水,向西而行,流入原老城小东门侧水闸,进入剑平池,再经过老城中心,从老城小西门侧,顺着大田坝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