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溺、电击伤、淹溺、电击伤、环境因素所致环境因素所致(suǒzhì)(suǒzhì)疾疾病病包头包头(bāotóu)(bāotóu)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诊科李倩颖李倩颖第一页,共九十九页。第一页,共九十九页。淹溺(drowning),又称溺水,是指人淹没于水中,水和水中污泥(wūní)、杂草等堵塞呼吸道或因反射性喉、气管、支气管痉挛引起通气障碍而窒息。第二页,共九十九页。第二页,共九十九页。水大量进入血液循环中可引起血浆渗透压改变、电解质紊乱和组织损伤,若急救不及时,可造成呼吸和心搏骤停而死亡。不慎跌入粪坑、污水池和化学物贮槽时,还可引起皮肤和粘膜(zhānmó)损伤以及全身中毒。第三页,共九十九页。第三页,共九十九页。(fābìng)发生溺水后,因惊慌、恐惧或骤然寒冷等强烈刺激,人体本能地屏气,以避免水进入呼吸道。不久,因缺氧不能继续屏气,水随着吸气而大量(dàliàng)进入呼吸道和肺泡,阻滞了气体交换,引起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及代谢性酸中毒。第四页,共九十九页。第四页,共九十九页。淹溺分类湿性淹溺:喉部肌肉松弛吸人大量水分充塞呼吸(hūxī)道和肺泡发生窒息。水大量进入呼吸(hūxī)道数秒钟后神志丧失,发生呼吸(hūxī)停止和心室纤颤。湿性淹溺约占淹溺者的90%。第五页,共九十九页。第五页,共九十九页。淹溺分类干性淹溺:喉痉挛(jìnɡluán)导致窒息,呼吸道和肺泡很少或无水吸人,约占淹溺者的10%。第六页,共九十九页。第六页,共九十九页。淹溺时水的成分及水温不同,引起的损害也有所不同。淡水淹溺吸人呼吸道的水属低渗,迅速通过肺泡壁毛细血管进入血循环。肺泡壁上皮细胞受到损害,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jiǎnshǎo),引起肺泡塌陷,进一步阻碍气体交换,造成全身严重缺氧。淡水进入血液循环,稀释血液,引起低钠、低氯及低蛋白血症。红细胞在低渗血浆中破坏而发生血管内溶血,引起高钾血症甚至心搏骤停。第七页,共九十九页。第七页,共九十九页。海水淹溺海水含3.5%氯化钠、大量钙盐和镁盐。海水对呼吸道和肺泡有化学性刺激作用,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海水损伤后,大量蛋白质及水分向肺泡腔和肺泡间质渗出,引起肺水肿。高钙血症可引起心动过缓和各种传导阻滞,甚至心搏骤停;高镁血症可抑制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功能,使横纹肌收缩(shōusuō)力减弱、血管扩张、血压降低。第八页,共九十九页。第八页,共九十九页。冷水淹溺在冷水中,体温迅速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