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病因和诊治现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小梅第一页,共四十五页。心肌炎是指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弥漫性或局灶性心肌间质的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纤维坏死或退行性变。以病毒感染最多见。本节重点讨论病毒性心肌炎。概论第二页,共四十五页。♥病毒性心肌炎由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病毒性心肌炎可以流行发病或散在发病。临床表现包括心肌局灶性炎症的无病症心肌炎到心肌弥漫性炎症所致的重症心肌炎。轻症病程1~3个月,重症病程约需半年。多数患者可完全恢复健康,局部病毒性心肌炎可以进入慢性期,甚至开展为扩张型心肌病。第三页,共四十五页。病因学♥主要病原是病毒,肠道病毒最常见♥柯萨奇病毒B1-6型〔CVB1-6型〕(43.6%)♥腺病毒(21.1%)♥埃柯病毒(10.9%)♥其他病毒(14.3%)♥其他如细菌、支原体、原虫、真菌、衣原体以及中毒或过敏等。第四页,共四十五页。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风疹病毒、合胞病毒、巨细胞病毒、虫媒病毒、ECHO病毒、EB病毒、肝炎病毒、脑心肌病毒、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水痘、鹦鹉热、脊髓灰质炎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斑疹伤寒、Q热、恙虫病、落基山斑疹热细菌性白喉、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沙门氏杆菌、感冒杆菌、淋球菌、结核杆菌、兔热病螺旋体钩端螺旋体、Lyme病、梅毒、回归热真菌病白色念珠菌、放线菌、曲霉菌、酵母菌寄生虫弓形体、隐球菌、旋毛虫、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锥虫、虫幼内脏移行症第五页,共四十五页。发病机制第六页,共四十五页。♥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病毒直接损伤心肌;♥细胞性和体液性免疫反响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可能与遗传有关。♥发病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感染早期〔感染后五天以内〕;♥亚急性期或慢性期〔感染后六天以上〕第七页,共四十五页。♥感染早期〔感染后五天以内〕♥病毒直接损伤心肌:病毒吸附于心肌细胞膜上的该病毒受体,开始脱衣壳,进入心肌细胞复制和释放病毒。♥损伤机制包括:①损伤心肌细胞膜功能;②干扰心肌代谢;③心肌细胞溶解。第八页,共四十五页。♥感染后早期即出现:♥B细胞产生IgM中和抗体,可迅速去除病毒—病变早期恢复;♥假设中和抗体产生缓慢〔局部与遗传有关〕,病毒大量复制—爆发性心肌炎;♥感染持续,继而有明显心肌细胞浸润,以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效应细胞为主要浸润细胞,并释放杀伤靶细胞〔病毒感染心肌细胞〕的效应分子—心肌炎继续。第九页,共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