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摄影是利用相机、手机、数码等手段,使客观世界的物、景、事等在固定或活动状态下的复制或再现,同时也体现人和社会活动的心理、理念等。摄影既复制或再现看得见的形象,同时,还体现看不见的但可以从“影像态”或“形象态”体会或分析出摄影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心理和思想活动等。因此,摄影作品除了外在的美与不美外,还存在好与不好、善与不善的问题。所以,摄影伦理是指摄影活动中应该坚持的价值取向及其行为规范和道德行动。社会主义摄影伦理及其影像伦理是客观社会道德现实的反映,具有客观性、时代性、隐在性、先进性特征。摄影伦理及其影像伦理具有独特的社会作用,作为摄影工作者需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摄影伦理价值取向和基本伦理原则。关键词:摄影;摄影伦理;影像伦理;道德规范中图分类号:J40-05;B8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534(2023)01-0114-04作者简介:吴疆(1993-),男,江苏南京人,三江学院党委宣传部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摄影、新媒体。摄影与伦理道德有无关系,这历来是学术界的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的人认为,摄影是艺术,是点、线、图和光与色的组合之技术性问题,与伦理道德关系不大。有的认为摄影虽是艺术,但摄影是人的摄影,是为人的摄影,因此,摄影及其影像即摄影作品同时也是摄影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反映,更何况艺术的灵魂是伦理道德。艺术美的活力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内涵作为艺术品精神之核心的伦理道德,因此,摄影与伦理道德是关系密切的社会活动现象。事实上,摄影及其摄影作品之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是有着成结构性的逻辑联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当然,解决一系列摄影伦理道德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之日,将是创建和形成摄影伦理学之时。一、何为摄影伦理理解摄影伦理,首先要弄清摄影是什么。摄影是专业领域和学术界自19世纪初发明摄影术以来一直在不断探索和逐步完善的概念。[1]有的人认为,“摄影指的是用影像设备(胶片或数码的)进行光影记录的过程,是一种机械的记录方式;更有人将摄影定义为‘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2]。总体来说,摄影是利用机械相机或数码相机等手段,使得客观世界的物、景、事等在固定或活动状态下的复制或再现,同时也体现人和社会活动的心理、理念等。事实上,摄影既复制或再现看得见的形象,同时,还体现看不见的但可以从“影像态”或“形象态”体会或分析出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心理和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