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项目(xiàngmù)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赵顺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fùshǔ)北京儿童医院第一页,共三十七页。儿童(értóng)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fēnhuì)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第二页,共三十七页。背景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各种导管的留置以及呼吸机的普及;对免疫缺陷病和真菌感染诊断水平的提高(tígāo),临床上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第三页,共三十七页。侵袭(qīnxí)性肺部真菌感染定义肺部是侵袭性真菌感染最常见(chánɡjiàn)的部位,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nvasivePulmonaryFungalInfections,IPFIs)指真菌侵入气管支气管及肺组织引起的感染,不包括真菌寄生和过敏引起的肺部病变。第四页,共三十七页。IPFIs的诊断(zhěnduàn)IPFIs的诊断采用分级诊断模式,分为三个级别(jíbié):确诊(proven)临床诊断(probable)拟诊(possible)诊断依据:宿主(危险)因素临床证据微生物学证据组织病理学第五页,共三十七页。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断(zhěnduàn)—宿主因素宿主因素侵入性操作侵入性操作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慢性肉芽肿病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慢性肉芽肿病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基础疾病基础疾病环境危险因素环境危险因素第六页,共三十七页。临床(línchuánɡ)证据(1)发热、咳嗽和肺部体征经抗菌药物(yàowù)治疗无好转或好转后再次出现发热、咳嗽和肺部体征。(2)影像学提示肺部病变经抗菌药物治疗无好转或肺部出现新的非原发病的浸润影。第七页,共三十七页。提示(tíshì)侵袭性肺曲霉病的影像学征象早期出现胸膜下密度(mìdù)增高的结节实变影和(或)楔形实变影、团块状阴影,病灶周围可有晕轮征(halosign);数天后肺实变区液化、坏死,出现空腔阴影或新月形空气征(air-crescentsign)。第八页,共三十七页。第九页,共三十七页。第十页,共三十七页。提示(tíshì)肺隐球菌病的影像学征象免疫功能低下儿童,多见斑片状或大片状实变,单侧或多侧,与其他病原体肺炎难以区别;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多见结节(jiéjié)状阴影,单发或多发,常位于胸膜下,大小不一;弥漫性粟粒状阴影、肺间质性病变、气管支气管旁淋巴结肿大者等较少见。第十一页,共三十七页。第十二页,共三十七页。第十三页,共三十七页。第十四页,共三十七页。提示(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