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心脏(xīnzàng)的检查11第一页,共四十三页。第一页,共四十三页。心脏检查是身体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检查时,患者取卧位、半卧位或坐位,医生站在其右侧,充分暴露胸部,应在安静、温暖、光线充足的环境中进行。按视诊、触诊、叩诊(kòuzhěn)、听诊的顺序进行。22第二页,共四十三页。第二页,共四十三页。一、视诊1.心前区外形2.心尖搏动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约0.5~1.0cm处,搏动范围直径约2.0~2.5cm。如因肥胖、女性乳房遮盖、肺气肿等影响,其心尖搏动可不明显或看不到。观察心尖搏动时,应注意其位置、强度、范围、节律及频率(pínlǜ)有无异常。33第三页,共四十三页。第三页,共四十三页。(1)心尖搏动位置的改变:在生理情况下,体位和体型对心尖搏动的位置有一定的影响。病理因素有:1)心脏疾病: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方移位;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移位。2)胸廓疾病:一侧胸腔大量积液或气胸(qìxiōnɡ)时心尖搏动推向健侧;肺不张、粘连性胸膜炎时,心尖搏动被拉向患侧;脊柱或胸廓畸形也可影响心尖搏动的移位。3)腹部疾病:大量腹水或腹腔内有巨大肿瘤,可使心尖搏动位置上移。44第四页,共四十三页。第四页,共四十三页。(2)心尖搏动强度及范围的改变:在生理情况下,肥胖或肋间隙变窄者,心尖搏动弱且搏动范围小;消瘦或肋间隙宽者,心尖搏动强且搏动范围大;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时,心尖搏动增强。病理因素有:1、发热、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左心室肥大时,均可使心尖搏动增强且搏动范围大;2、急性心肌梗塞、心包积液、肺气肿、左侧气胸或胸腔(xiōngqiāng)积液时,均可使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55第五页,共四十三页。第五页,共四十三页。3、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不是向外搏动,反而内陷称为负性心尖搏动,见于粘连性心包炎心包与周围组织有广泛粘连时,亦可见于右心室显著(xiǎnzhù)肥大者。66第六页,共四十三页。第六页,共四十三页。3.心前区异常搏动(1)胸骨左缘第2肋间搏动,见于肺动脉扩张(kuòzhāng)、肺动脉高压,亦可见于正常青年人;(2)胸骨右缘第2肋间及胸骨上窝的搏动,多为升主动脉或主动脉的搏动,可见于主动脉扩张或主动脉瘤;(3)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见于右心室肥大;(4)剑突下搏动,见于肺气肿或肺气肿伴右心室肥大,亦可见于腹主动脉瘤引起。77第七页,共四十三页。第七页,共四十三页。心脏触诊的主要内容包括心前区搏动(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