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年医学专题—创伤的包扎止血固定(1).ppt
下载文档

ID:2505064

大小:5.87MB

页数:95页

格式:PPT

时间:2023-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2 医学 专题 创伤 包扎 止血 固定
创伤包扎(boz)止血固定与搬运,第一页,共九十五页。,一、创伤(chungshng)的概述,创伤的定义:各种致伤因素作用下造成的 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创伤轻者造成体表损伤、出血、疼痛,重者导致(dozh)功能障碍、残疾甚至死亡。在急诊外科的就诊的患者中,创伤患者占50%左右。随着社会的发展,比例逐步上升。,第二页,共九十五页。,致伤(zh shn)因素,机械因素(yn s):交通事故、塌方、机械故障、刀伤、枪伤等物理因素:高温、低温、电击、光、射线。化学因素:酸、碱、毒气等。生物因素:毒蛇、昆虫、其他动物咬伤。,第三页,共九十五页。,致伤(zh shn)的原因:,交通伤坠落(zhulu)伤机械伤锐器伤跌伤火器伤,第四页,共九十五页。,创伤(chungshng)分类,A、按部位分:颅脑部、颌面部、胸部、腹部、骨盆、四肢、脊柱等B、按受伤类型分:闭合性损伤、开放性损伤、多发伤、复合伤C、按致伤原因分类1刺伤 因锐器所致的组织损伤。刺伤的特点是伤口小而深,可刺到深部体腔,而只有很小的皮肤损伤。刺伤内脏,可引起体腔内大量出血、穿孔;刺人心脏,可立即致死。刺伤一般(ybn)污染轻,如不伤及重要血管与内脏,治愈较快。2火器伤 由枪、炮、火箭等用火药作动力的武器发射的投射物所致的损伤,包括弹丸伤和弹片伤。,第五页,共九十五页。,创伤(chungshng)分类,3挤压伤 人体肌肉丰富的肢体,受重物长时间挤压(一般16小时)造成一种以肌肉为主的软组织创伤。受挤压的肌肉因缺血坏死,有的因肌肉坏死逐渐由结缔组织代替而发生挛缩。4切割伤:因锐器或锋利物体切割人体而造成的损伤(snshng)。其伤情与切割的力量方式有关。5钝挫伤(contusion)因钝性暴力作用而引起的软组织闭合性损伤。当钝器作用于体表的面积较大时,其力的强度不足以造成皮肤破裂,但却能造成其下的皮下组织、肌肉和小血管甚至内脏损伤,表现为受伤部位肿胀、疼痛和皮下瘀血,严重者可发生肌纤维撕裂和深部血肿。如致伤暴力螺旋方向,则引起捻挫伤,损伤程度将更重。,第六页,共九十五页。,创伤(chungshng)分类,D、按创伤有无伤口(shngku)分类1闭合伤(closed injury):皮肤保持完整性,表面无伤口者。2开放伤:有皮肤完整性遭到破坏,甚至可引起深部器官损伤者,如擦伤、撕裂伤、切割伤、砍伤、刺伤、火器伤等。,第七页,共九十五页。,创伤(chungshng)分类,开放伤按有无穿透(chun tu)体腔分:(1)非穿透伤:投射物穿入体壁而未穿透体腔的损伤。(2)穿透伤:投射物穿透体腔(颅腔、胸腔、腹腔、盆 腔、脊髓腔、关节腔等)而造成的脏器和 组织损伤。多为重伤,第八页,共九十五页。,按伤情轻重和需要紧急救治先后分类 1.轻伤:主要是局部软组织伤,无生命危险,或只需小手术者。一般为轻微的撕裂伤和扭伤。2中等伤 主要是广泛软组织伤、四肢长骨骨折(gzh)及一般的腹腔脏器伤等,但一般无生命危险。3重伤 指危及生命或治愈后有严重残疾者,如严重休克,内脏伤而有生命危险者。,创伤(chungshng)分类,第九页,共九十五页。,三、易混淆(hnxio)的概念,1.多发伤2.多处伤3.联合(linh)伤4.复合伤,第十页,共九十五页。,创伤急救(jji)四项基本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是创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实施现场或第一医疗场所创伤救护时要沉着、迅速(xn s)地开展急救工作 原则是: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后搬运。,第十一页,共九十五页。,止 血,(一)出血的类型:l、动脉出血:出血快而量多、不易凝固、从伤口喷出、与心脏搏动同步,血液呈 鲜红色。2、静脉出血:位置比较浅表,出血较慢或点 滴出血,容易控制(kngzh)。3、毛细血管出血:出血很慢,所谓渗血,6-8分钟左右均能自行凝固停止。,第十二页,共九十五页。,止 血,出血的临床表现:成人的血液约占其体重的8,约为40005000ml,失血量在500毫升以下时,可无明显症状。失血量在800毫升以上时,会出现面色、口唇苍白,皮肤出冷汗,手脚冰冷、无力,呼吸急促,脉搏快而微弱等出血量达1500毫升以上时,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伤者出现视物模糊、口渴(ku k)、头晕、神志不清或焦躁不安,甚至出现昏迷症状。,第十三页,共九十五页。,止 血,三止血(zh xu)的方法 加压包扎止血法 指压止血法 加垫屈肢止血法 止血带止血法 填塞止血法 直接止血法,第十四页,共九十五页。,止 血,注意首先要熟悉解剖,血管的行程走向一般先冲洗,清创消毒后止血直接止血法时先钳夹或结扎出血点。需要注意:不要盲目(mngm)钳夹结扎,避免损伤临近的其它神经、血管和其他组织。尽量保存血管长度以利后期修复。,第十五页,共九十五页。,一般伤口(shngku)的处理,生理盐水(shnglynshu)冲洗伤口,伤门周围皮肤用75酒精消毒(注意不要让酒精进入(jnr)伤口),无菌敷料包扎,或,伤口用洁净布料等压迫,快速转送到医院进行清创,第十六页,共九十五页。,加压包扎(boz)止血,直接(zhji)压迫止血法,间接压迫(yp)止血,第十七页,共九十五页。,加压包扎(boz)止血法,方法:消毒纱布敷于伤口上,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扎,若无消毒纱布,可用清洁手帕或布片代替,加压10-30分钟后,一般都能止血应用:适用于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加压包扎止血时要注意开放性骨折伴出血时,不可将骨折的断端回纳加压包扎时打结的结头不可打在伤口上加压包扎时,不要(byo)包扎的太紧,防止组织因缺血坏死,第十八页,共九十五页。,指压止血(zh xu)法,方法:根据动脉的走向,用手指将出血动脉的近心端压迫在邻近骨头上,阻断血运来源应用:适用于头、颈部和四肢的动脉出血优点:是一种简单有效(yuxio)的临时性止血方法,用于急救处理较急剧的动脉出血。手头一时无包扎材料和止血带时,或运送途中放止血带的间隔时间,可用此法缺点:仅能用于短时间控制动脉血流,事先应了解正确的压迫点,才能见效;止血不易持久,应随即继用其他止血法,第十九页,共九十五页。,指压止血(zh xu)法,头部四肢(szh)的出血,找准动脉(dngmi)压迫点,利用大拇指将出血伤口的供血动脉(dngmi)压向骨骼,力度要适中,以伤口不出血为准,抬高肢体,压迫1015分钟,短时急救止血,止血快速、效果好、持续时间短。,止血方法,特点,适用于,第二十页,共九十五页。,各部血管出血(ch xi)的压迫点,第二十一页,共九十五页。,压迫(yp)颈动脉,方法:将胸锁乳突肌中段前缘的颈动脉压至颈椎横突上应用:可止同侧头颈部、咽部出血注意事项:压迫时间不能太长,更不能二侧同时压迫,而引起严重脑缺血,更不要因匆忙而将气管(qgun)压住,引起呼吸受阻,第二十二页,共九十五页。,方法:手指(shuzh)压在耳前下颌关节处应用:可止同侧上额、颞部及前头部出血,压迫(yp)颞动脉,第二十三页,共九十五页。,方法:一手固定头部,另一手拇指压在下颌(xih)角前下方2-3cm处应用:可止同侧脸下部及口腔出血,压迫(yp)颌外(面)动脉,第二十四页,共九十五页。,方法:在锁骨上窝内1/3处摸到动脉搏动,将其压在第一肋骨上应用:可止肩部(jin b)、腋部及上肢出血,压迫(yp)锁骨下动脉,第二十五页,共九十五页。,方法:在肱二头肌沟触到搏动(bdng)后,将其压在肱骨上应用:可止上肢下端前臂,手部的出血,压迫(yp)肱动脉,第二十六页,共九十五页。,压迫(yp)尺桡动脉,第二十七页,共九十五页。,方法: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处,将其用力(yng l)压在股骨上应用:可止下肢的出血,压迫(yp)股动脉,第二十八页,共九十五页。,方法:用两手的拇指或一手(yshu)的拇、食指分别按压在内踝与跟骨间(胫后)和足背横纹的中点(胫前)应用:可用于同侧足部出血的临时止血,压迫(yp)胫前、胫后动脉,第二十九页,共九十五页。,压迫(yp)腘动脉,腘窝处腘A向后压,第三十页,共九十五页。,加垫屈肢止血(zh xu)法,适用于上肢和小腿出血在没有骨折和关节伤时可采用 当前臂或小腿出血时,可于肘窝或腘窝内放纱布、棉花、毛巾作垫,屈曲(q q)关节,用绷带将肢体紧紧地缚于屈曲(q q)的位置,第三十一页,共九十五页。,止血(zh xu)带止血(zh xu),方法:在靠近伤口近心端的皮肤上覆盖敷料,然后扎上止血带优点:能有效制止其他方法不易控制较大肢体动脉出血缺点:可能引起或加重(jizhng)肢端坏死、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如果采用其他方法能止血,就不要采用止血带止血,第三十二页,共九十五页。,止血(zh xu)带止血(zh xu)的注意事项,皮肤与止血带之间应加垫敷料或将止血带扎在衣裤外面,以免损伤皮肤止血带要松紧适宜,以能止住血为度止血带上好后,要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并每隔30-5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2-3分钟,总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放松期间应在伤口处加压止血止血带尽量靠近伤口以减少缺血范围上肢止血带应缚在上臂上1/3处,避免损伤桡神经禁止用无弹性且过细的电线、铁丝、麻绳、塑料丝等作为止血带需施行断肢(指)再植或存在(cnzi)血管病变者不宜用止血带,第三十三页,共九十五页。,第三十四页,共九十五页。,头部伤口尽快用无菌敷料或洁净(jijng)布料压迫止血 用尼龙网套固定敷料包扎耳、鼻漏液:颅底骨折,禁止堵塞(ds)耳道和鼻孔,以防颅内感染及颅内压力增高。,头部伤口(shngku),第三十五页,共九十五页。,气囊(qnng)止血带,第三十六页,共九十五页。,填塞(tin si)止血法,伤口填塞(tin si)无菌纱布,第三十七页,共九十五页。,包扎(boz),包扎的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固定敷料、帮助止血常用的材料是绷带、三角(snjio)巾、四头带及其它临时代用品,如衣裤、巾单等裁开作包扎用包扎法均要求包好后固定良好和松紧适度方法包括:绷带卷包扎法,三角巾包扎法,第三十八页,共九十五页。,绷带(bngdi)包扎法,用途:可固定敷料和夹板,也有保护伤口,压迫止血和支持伤肢的作用(zuyng)方法:包括 环形包扎法 螺旋形包扎法 反折螺旋形包扎法“8”字形包扎法 帽式包扎(头顶双绷带包扎),第三十九页,共九十五页。,绷带(bngdi)包扎的注意事项,包扎动作应熟练柔和,尽可能不要改变伤肢位置,以免增加伤员痛苦包扎松紧度要合适,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将失去包扎的作用。一般在包扎四肢时,应露出手指或足趾,以便观察血循环(包扎的松紧度)绷带包扎一般应从伤处远心端开始,近心端结束,末端用粘膏或别针固定,如需缚结固定,缚结处应避开伤口 包扎时要掌握“三点一走行”,即绷带的起点(qdin)、止点、着力点(多在伤处)和走行方向顺序,第四十页,共九十五页。,环形(hun xn)包扎法,应用:适于包扎身体粗细均匀部位,如腕、额、指、踝及 颈部,或在其它包扎法时,用此法缠绕两圈,以固定绷带的始末两端 方法(fngf):把带头斜放,用力压住,将卷带绕 受伤部位包扎一圈后把带头小角反折,压 在上面再环型缠绕数圈,每圈盖住前一圈包扎手腕、胸、腹部等粗细大致相等的部位时,可将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每一环均将上一环的绷带完全复盖,可将第一圈绷带斜置,环绕重叠环绕固定。,第四十一页,共九十五页。,螺旋形包扎法,包扎四肢时,将绷带作一定间隔的向上或向下(xin xi)螺旋状环绕肢体,每旋绕一圈将上一圈绷带覆盖13或23。此法常用于固定四肢夹板和敷料。,第四十二页,共九十五页。,螺旋形包扎法,第四十三页,共九十五页。,反折螺旋形包扎法,用于肢体周径不 均部位,如前臂、小腿、方法:以环 形包扎开 始,将绷带上缘反折向 下,绕肢体拉紧,每圈 盖过前一圈的二分之一 至三分之一,反折线整 齐地排列成一条直线 注意事项:折转(sh zhun)处不可 在伤口或骨骼突起处。,第四十四页,共九十五页。,反折螺旋形包扎法,第四十五页,共九十五页。,“8”字形(z xn)包扎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