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炎综合症第一页,共一百三十八页。•根据前列腺炎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认识到前列腺炎不是单纯的一个病,是各具特异性表现的综合征,因此提出了“前列腺炎综合征〞的概念。第二页,共一百三十八页。•Stamey(1980)认为约有一半的男性在一生中曾罹患前列腺炎。•前列腺炎约占泌尿外科门诊病人的25%,人群发病率为5%~8.8%〔Moon等1997〕。•国外数据:36~65岁者发病率高于18~35岁者。流行病学第三页,共一百三十八页。•1978年根据四杯实验将前列腺分为:急性、慢性细菌性、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痛四类,这一分类方法的局限性是:病症并不都与前列腺相关。前列腺炎的分类第四页,共一百三十八页。前列腺炎的传统分类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acutebacterialprostatitis,ABP)前列腺炎(proststitis)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bacterialprostatitis,CBP)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nonorabacterialprostatitis,NBP)前列腺痛(prostatodynia,Pdy)第五页,共一百三十八页。评价•本分类方法1978提出。•是一种基于细菌病原学的分类方法•根本上概括了所有前列腺炎的临床类型,•二十年来一直作为前列腺炎的临床诊断分类的标准,对多数感染相关的前列腺炎的诊治有较好的指导作用。第六页,共一百三十八页。缺点:“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的提法过于笼统未包括临床上常见的“静默性前列腺炎〔silentprostatitis)〞静默性前列腺炎:无临床病症EPS常规:有WBC第七页,共一百三十八页。NIH新的分类系统1995年,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NIH)提出新的前列腺炎分类方法:即NIH分类系统。该方法于1998年获国际前列腺炎协作组〔InternationalProstatitisCollaborativeNetwork,IPCN)认可。第八页,共一百三十八页。NIH前列腺炎分类系统类型名称特征Ⅰ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ABP)急性前列腺感染性炎症Ⅱ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复发性尿路感染前列腺慢性感染性炎症Ⅲ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痛综合征(CPPS)盆区疼痛、不适、各种排尿和性功能异常、无明显感染迹象ⅢA炎性盆底痛综合征EPS/VB3/精液中可见多量的WBCⅢB非炎性盆底痛综合征EPS/VB3/精液中WBC正常Ⅳ无症状炎性前列腺炎(AIP)活检/EPS/VB3呈炎性表现,但无临床症状CPPS,chronicpelvicpainsyndrome;AIP,asymptomaticinflammatoryprostatitis第九页,共一百三十八页。评价•90年代有关研究发现:一些“前列腺炎〞的病症可能与前列腺本身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