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机预防(yùfáng)内一科段色白心衰及心梗患者(huànzhě)猝死的危险分层及预防内一科段色白第一页,共十九页。背景(bèijǐng)猝死占总死亡人数的15-32%,可分为心脏性猝死(SCD)和非心脏性猝死。其中SCD占60-70%,主要原因是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如何准确地预测和有效防治SCD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热点。欧洲心脏病协会(xiéhuì)(ESC)策划、组织多国专家、科学家成立SCD工作小组,并于2001年颁布了有关SCD防治指南。(对SCD的病因、发病机制、危险分层、预防等提出了建议)第二页,共十九页。概念(gàiniàn)•定义:由于心脏的原因,在急性症状发作1小时内出现突然意识丧失所致的自然死亡,可能已知患者既往有心脏病存在,但死亡的时间和方式是无法预料的。(欧洲(ōuzhōu)心脏病协会)•强调SCD是由心脏病所致,而且是在不可预料的、在瞬间发生的。•SCD分为冠脉性和非冠脉性。•由于SCD发生的时间和方式是不可预知的,所以对SCD的防治实际上就是对高危患者基础疾病进行治疗。第三页,共十九页。•1、普通人群中的心脏性猝死•2、心梗和心衰患者SCD的危险分层和防治•3、其他SCD高危患者的危险分层和防治•肥厚型心肌病•右室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长QT综合征•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脱垂•预激合合征•窦房节和房室(fánɡshì)传导异常•运动员心脏•Brugada综合征第四页,共十九页。一、危险(wēixiǎn)分层•1、人口统计学参数:年龄、性别、吸烟史、心梗史、高血压病史、心绞痛史、糖尿病史、收缩压、心率、心功能分级(fēnjí)等。•2、LVEF:LVEF降低是总死亡率和SCD的一个最重要的危险因素。•LVEF<15-20%时,主要死亡方式通常不是猝死,如果是猝死通常与缓慢性心律失常或电机械分离有关;•LVEF为31-40%、21-30%、<20%时,年心律失常死亡率分别为3.2%、7.7%、9.4%。•通常与触发因素(室早、非持续性室速)或调节机制(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等结合分析,进一步提高预测价值。第五页,共十九页。•3、室性早搏:•GISSI-2研究表明,频发室早是心梗后6个月内SCD的独立危险(wēixiǎn)因素。•不受溶栓治疗的影响,但在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中的阳性预测价值更大。•4、非持续性室速:•溶栓前时代,能较好地预测心梗后患者的总死亡率和心律失常的死亡率。•溶栓时代,非持续性室速与SCD危险性的关系尚不清楚。并非SCD独立危险因素。与EF值、电生理检测联合使用,对于识别MI后是否处于心律失常死亡的高危之中以及是否需植入ICD很有效。第六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