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传染病的学校传染病的预防预防(yùfáng)(yùfáng)与控制与控制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jíbìng)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阮青第一页,共四十七页。一、一、了解了解(liǎojiě)(liǎojiě)传染病传染病第二页,共四十七页。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它可在人群(rénqún)中传播并造成流行。第三页,共四十七页。法定传染病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guǎnlǐ)的传染病分类甲类、乙类、丙类第四页,共四十七页。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fèiyán)、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结核、百日咳、白喉、猩红热、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性痢疾、炭疽、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布鲁氏菌病、疟疾、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新生儿破伤风、淋病、梅毒、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简称“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第五页,共四十七页。传染病流行(liúxíng)的基本条件(即流行过程三环节)1.传染源2.传播途径3.易感人群缺少其中(qízhōng)任一条件,流行就不会发生第六页,共四十七页。传染源定义:体内已有病原体生长繁殖(fánzhí),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病人急性病人、慢性病人、轻型病人隐性感染者不显出症状,通过检查发现有曾经被感染的指标病原携带者不显出症状但排出病原体的人受感染的动物第七页,共四十七页。传播(chuánbō)途径定义(dìngyì):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者前,在外环境所经历的全部过程。1.空气、飞沫、尘埃→呼吸道传染病流感2.水、食物→肠道(消化道)传染病甲肝3.皮肤、粘膜→接触传染病红眼病4.血液、体液、母婴→血液传播传染病乙肝5.性行为→性传播疾病艾滋病6.媒介节肢动物→虫媒传染病乙脑第八页,共四十七页。易感人群(rénqún)定义容易感染(gǎnrǎn)某种传染病的人群人群易感性高即易感者在人群中占的比例大第九页,共四十七页。学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人群聚集,接触面广,一旦有人感染上某种传染病,很容易造成相互传染。第十页,共四十七页。二、了解二、了解(liǎojiě)(liǎojiě)传染病防控措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