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的输液管理及护理定义将患者所需的治疗液体根据输液目的以不同的方式和速度输入病人体内的计划及具体实施措施。输液管理基本要求明确各类液体输入的目的及要求明确不同液体输入对机体的影响(yǐngxiǎng)决定输液的速度及先后顺序制定液体输入过程中需要定时观察的内容及需要告知医生的情况。第一页,共十一页。第一页,共十一页。输液(shūyè)治疗前检查液体质量(PH值、渗透性、配伍禁忌)注意病人的病史和过敏史检查静脉通路(静脉导管通畅度导管长度局部情况)合理安排输液顺序严格执行查对制度(zhìdù)按照药物特点进行储藏输液前必须仔细检查空气是否排净判断医嘱中同时给予的药物之间以及与其他处理之间是否存在潜在的矛盾或不良相互作用,如有疑问,应该与医生沟通第二页,共十一页。第二页,共十一页。输液治疗过程中保证输液系统各个连接点固定牢靠,三通开关不能有血迹污染经常检查输液部位局部情况避免液体滴空必须在注射器上标注所有泵入药品的药名,浓度,与之相连的三通上要注明(zhùmínɡ)药名随时观察输液泵所泵入的液体量是否与实际输入的液体量相符准确统计患者的出入量第三页,共十一页。第三页,共十一页。输液治疗结束后及时冲管及封管防止导管滑出以及患者自行拔出观察穿刺点周围有无红肿(hónɡzhǒnɡ)、触痛,以便及时处理(若有持续发热,做导管细菌培养)第四页,共十一页。第四页,共十一页。更新理念,采取主动静脉治疗(zhìliáo)模式:1、主动静脉治疗是对患者、治疗需要和血管通道器材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血管器材为患者进行输液的工作模式,在患者入院后24~48h进行评估,放置、使用适宜的输液器材,进行健康教育,完成输液治疗。2、针对病情评估,应掌握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过敏史、活动情况、配合程度、皮肤血管情况及穿刺部位、患者意愿、家庭经济情况、病情是否允许等因素。3、选择血管通路,心肺复苏患者应选上腔静脉系统大血管,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立即建立3~4条静脉通路,宜选择上腔静脉,多发性骨折患者避免选择伤残肢体,锁骨下静脉穿刺对长期输液或输入刺激性强的药液时便于护理,可测中心静脉压。4、对治疗方案评估,应明确输液目的、速度、性质、药物种类及其PH渗透压,是否引起刺激、灼伤,输液治疗时间。第五页,共十一页。第五页,共十一页。55、应合理选择穿刺工具类型,严格无菌操作,采取正确的固定、冲管、封管技术,一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