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体分析 微量水分的测定 第2部分:露点法 GBT 5832.2-2016.pdf
下载文档

ID:2461929

大小:1.12MB

页数:10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6-2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气体分析 微量水分的测定 第2部分:露点法 GBT 5832.2-2016 气体 分析 微量 水分 测定 部分 露点 5832.2 2016
GB/T5832.2-2016前言GB/T5832%气体分析微量水分的测定分为多个部分,目前哲分为3部分:一第1部分:电解法:一第2部分:露点法;一第3部分:光腔衰荡光谱法。本部分为GB/T5832的第2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代替GB/T5832.2一2008气体中微量水分的则定第2部分:露点法,与GB/T5832.2一200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以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一标准名称修改为气体分析微量水分的测定第2部分:露点法:一修改了测定范围(见第1章,2008年版的第1章):一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08年版的第2章):除了术语和定义(见2008年版的第3章):修改了方法原理(见第3章,2008年版的第4章):修改了露点仪的基本要求(见第4章,2008年版的第5章):一修改了测定步骤(见第5章,2008年版的第6章):删除了影响测定的主要因素(见2008年版的第7章):一删除了精密度(见2008年版的第8章):一修改了结果处理(见第6章,2008年版的第9章):一修改了对报告的要求(见第7章,2008年版的第10章):一修改了露点-体积分数对照表(见附录A,2008年版的附录A)。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气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气体分析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6/SC1)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华宇同方化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天津联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高麦克仪器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华特气体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控研究所、四川中测标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昶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西安鼎研科技有限贵任公司、上海华爱色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大连大特气体有限公司、苏州金宏气体股份有限公司、中吴光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何道善、江罗、薛定、傅俦红、杜汉盛、水浩森、张雯、蒲友强、石兆奇、方华、孙赟龙、金向华、孙猛、常侠、李兵。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5832.2-1986、GB/T5832.2-2008。GB/T5832.2-2016密性。连接管线可采用不锈钢管或聚四氟乙烯管。高精度露点仪的测定池及气路管线等均应采用内抛光材料。4.2.9在用仪器应经计量检定合格并在检定有效期内。5测定步骤5.1测定前的准备在测定前,应做好下列淮备:一检查并确认样品气中无水溶性盐、灰尘、油污:一检查并确认样品去中不含有在水分冷凝前凝结的其他杂质:一检查并确认露点仪的镜面干燥、清洁;检查并确认采样管、采样阀清洁、干燥:一检查并确认仪器气路系统、采样系统密闭无泄漏:一必要时应对采样系统、镜面进行清洁、干燥处理。5.2采样5.2.1采样中的安全要求应符合GB/T3723规定。5.2.2连接样品气与仪器的采样阀应无死体积或死体积很小且具有僧水性。连接样品气与仪器的采样管应采用金属或聚四氟乙烯管,内径小于3mm。当水分露点低于一70时,推荐采用内抛光的不锈钢管。5.2.3压缩气休的采样应使用耐压针形阀。5.2.4管道气休采样应使用输送管道上的根部采样阀。5.2.5应使用尽可能短的连接管将样品气直接引入露点仪。5.2.6用样品气充分吹洗采样系统和仪器的气路系统,直至取得代表性样品气。5.3定5.3.1按照仪器说明书要求调整气体的流量,5.3.2开启冷源,按仪器说明书要求调节降温速度。观测并记录出露(霜)瞬间的露点温度。5.3.3停止冷却,待消露(霜)后进行重复测定,至少两次。5.4停机停止冷却降温,用待测样品气或切换其他吹洗气休继续吹洗直至测定室温度恢复至室温后,关闭电源,关闭吹洗气,卸下连接管,关闭仪器气路进出口。6结果处理6.1当两次重复测定结果的差小于1时,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6.2测定结果以露点表示。露点与体积分数的对应关系见附录A。7试验报告报告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一测定日期、环境温度、大气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