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和肺梗塞(gěngsè)福建省高血压研究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dìyī)医院Pulmonaryembolismandpulmonaryinfarction第一页,共五十六页。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的一组疾病(jíbìng)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第二页,共五十六页。流行病学在美国因静脉血栓(PE及深静脉血栓,DVT)住院人数650000/年,死亡人数近100000人/年,在心血管疾病谱中的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同时也是全美第三位的死因,仅次于恶性肿瘤和心肌梗塞在美国,PE诊断后最初3个月的死亡率超过15%死亡患者中约1/3在症状发生后1小时内死亡第三页,共五十六页。死亡患者中超过(chāoguò)半数生前未作出诊断。据国内外尸检报告,PE的尸检检出率高达67%~79%。诊断明确并经过治疗者死亡率降至2%~8%漏诊的原因主要是: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第四页,共五十六页。发病机制及1856年Virchow提出血栓形成三要素(1)血管内皮损伤(2)高凝状态(3)血液淤滞第五页,共五十六页。年龄和性别:发病率随年龄上升,50-60年龄段最多见,20-39岁年龄组女性DVT发病率比男性高10倍肥胖吸烟(xīyān)第六页,共五十六页。由手术引起的Ⅷ因子、蛋白C活性降低和血小板粘附性增加长时间制动(骨折、手术或心梗后制动、“经济舱综合征”)第七页,共五十六页。恶性肿瘤(Trousseau综合征)第八页,共五十六页。最常见来源于髂静脉和股静脉,其次是盆腔静脉血栓栓塞起源于上肢静脉或右心房、右心室者较少见血栓一旦(yīdàn)进入静脉循环,约65%可分布于两肺,20%分布于右肺,10%分布于左肺第九页,共五十六页。大部分血栓栓塞位于较大或中等(弹性或肌性)肺动脉内,达到较小动脉者不到35%骨折后脂肪栓和羊水栓塞更罕见,其血管阻塞的主要(zhǔyào)部位是肺微循环(小动脉和毛细血管,而非肺动脉),促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空气和气体栓塞、寄生虫栓塞等第十页,共五十六页。肺栓塞后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涉及肺血流动力学,气体交换和呼吸动力学等方面心肺功能变化的程度取决于阻塞动脉的栓子的大小、数目和部位,亦取决于病人原有心肺功能状态生理改变包括伴右心室衰竭和休克的肺动脉高压,舒张期左室受损,伴气促和过度通气的呼吸困难,动脉低氧血症和肺梗塞第十一页,共五十六页。血流动力学改变第十二页,共五十六页。肺动脉分支阻塞面积超过30%~50%时,才会出现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