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页诉讼中农民利益维护遇到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涉农案件日益增多,如何审理好该类案件,直接关系到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农业的开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下面谈谈在审理涉农案件经常碰到的一些问题及应对措施。一、审理涉农案件存在的问题⒈农民诉讼能力低下。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不够,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大多数当事人诉讼能力较差,法律、权利、证据意识淡薄,对法律条文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法庭辩论能力比较欠缺。⒉涉及部门多,农民维权路艰辛。在案件起诉到法院之前,绝大多数农民(特别是伪劣农资案件)都找过当地有关部门请求解决问题,某些案件涉及部门多,他们由于种种原因互相推诿,口惠而实不至,迟迟不予解决。在多个部门长时间的奔波和等待之后,许多农户逐渐失去了信心,最后只得上法院讨说法,而打官司无疑要牵扯上他们大量的精力、财力,一般农民无法承受。但某些案件假设未能及时处理,农民就不能获得新的资金来恢复生产,就要承受更严重的损失。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涉农纠纷案件处理难的问题,还需多方共同努力。⒊取证和鉴定比较困难。由于农民证据意识淡薄,事件发生后他们并不知道收集、保全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待诉讼之时,提供不了关键性证据,事过境迁,调查取证变得相当困难。检测鉴定难也是涉农案件处理过程中一个公认的瓶颈问题。农资产品质(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量必须经有资质的机构化验才有法律效力,才可作为执法赔偿的依据,且检验费用不菲,许多农民不敢问津。⒋农民承受能力有限。许多农民经济实力较弱,无钱交纳诉讼费,请不起律师,难以支付高额的律师费、鉴定费;诉讼信心缺乏,面对复杂、浩瀚的法律和技术上的缺乏,只好知难而退,主动放弃通过诉讼解决纠纷,转而求助其他方式,促使有关案件刑转民,激化了矛盾。⒌对法官依赖性强。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对当事人的举证提第2页共3页出了更高的要求,假设不求助于律师,农民单凭自己来完成全部的诉讼行为,不利于法庭顺利审理案件,许多当事人不知道输在何处。长期以来农民发生纠纷时多寄希望于政府相关部门调查处理,对政府依赖性较强,不善于通过诉讼解决纠纷。因此,一旦诉讼,他们不知如何举证、辩论,深深依赖法官,希望法官能帮助他们完成诉讼行为,他们理解不了法官的中立、消极地位,认为法官应该采取各种方式积极为他们主持公正。⒍法律法规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许多地方省市都制定了关于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