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chánɡjiàn)的球菌感染性皮肤病第一页,共二十四页。脓疱疮:为一种(yīzhǒnɡ)最常见的化脓球菌传染性皮肤病。[病因及发病机理]病原菌绝大多数是金黄色葡萄球菌(pútáoqiújūn),少数为溶血性链球菌,亦可为二者混合感染第二页,共二十四页。[临床表现]本病流行于夏秋季节,多见于2~7岁儿童,系接触传染。特征为发生丘疹、水疱或脓疱,易破溃而结成脓痂。可自觉瘙痒,常因搔抓而不断(bùduàn)将细菌接种到其他部位,发生新的皮疹。第三页,共二十四页。[鉴别诊断]水痘:多见于冬春季,常伴发热等全身症状,皮疹(pízhěn)为向心性分布,以绿豆到黄豆大小的水疱为主,同时可见到斑疹、丘疹及结痂,口腔粘膜亦常受累。第四页,共二十四页。[特殊类型(lèixíng)]新生儿脓疱疮:是发生于新生儿的一种大疱性脓疱疮,发病急骤,传染性强,可造成流行,有的可并发败血症、肺炎、肾炎或脑膜炎而死亡。第五页,共二十四页。[预防及治疗]⑴大力开展卫生宣教,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治疗各种瘙痒性皮肤病。⑵患者要适当隔离,尤其集体单位,患儿接触过的衣服、毛巾及用具等,应予消毒。⑶全身疗法对皮损广泛,伴有发热或体弱的婴幼儿应给予药敏试验敏感性高的抗生素。⑷局部疗法对水疱或脓疱,可用消毒针穿破,以无菌棉球吸取(xīqǔ)脓疱,尽量避免疱液溢出。可外涂百多邦或新霉素软膏。第六页,共二十四页。疖与疖病疖系一种急性化脓性毛囊和毛囊周围(zhōuwéi)的感染。多发及反复发作者称为疖病。第七页,共二十四页。[病因及发病机理]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白色(báisè)葡萄球菌。营养不良、糖尿病、贫血、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以及免疫缺陷者,皆易并发疖。对于疖病患者,其鼻腔或肛周常带有葡萄球菌,而作为其感染复发的来源。故预防其复发最主要的是防止自家接种。第八页,共二十四页。[临床表现]初起为毛囊性炎症性丘疹,后渐增大,成红色(hóngsè)硬性结节,有疼痛及压痛。经2~3天后,结节化脓坏死而形成脓疡,中心坏死的脓栓破溃后,排出脓液、脓栓和坏死组织,以后肿胀减退,在1~2周内结瘢而愈。第九页,共二十四页。[鉴别诊断]痈:患部浸润明显,表面有多个脓头,形成蜂巢状,全身(quánshēn)症状明显。第十页,共二十四页。[预防及治疗]⑴全身疗法全身症状显著者可给予黄胺药及抗生素。⑵物理疗法可应用热敷、紫外线、红外线治疗。⑶局部(j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