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精神与大学生人格(réngé)修养肖起清博士(bóshì)、教授第一页,共二十九页。第二页,共二十九页。第三页,共二十九页。一、前言(qiányán)•转型社会与焦点问题•旧体制——新体制精神世界•旧观念(guānniàn)——新观念(guānniàn)生活世界•旧文化——新文化物质世界•大学是三种转轨与三重世界的统一体•大学生则是大学里最幸福、最脆弱、最敏感、最纯结的社会群体•大学生问题最值得社会关注,关注大学生就是关注未来社会的良知、良能、良心第四页,共二十九页。二、大学生问题(wèntí)•信仰在物质和精神之间徘徊(páihuái)•价值在自我与社会之间选择•认知在认同与批判之间迷茫•理想在发展与生存之间重组•心理在压抑和快乐之间跳跃•人格品质中:虚无、自我、否定、苟且、压抑、享乐、功利突出第五页,共二十九页。三、《论语(lùnyǔ)》精神•《论语》就是中国人学•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与人格——儒雅(rúyǎ)、儒生、儒将、儒商、儒士•经济社会、工具社会中的人文救济•人性、人道、人生、人际、人心第六页,共二十九页。1、人性(rénxìng)关怀•治国(zhìɡuó)——仁: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民,使民以时。《孟子见梁惠王上》孟子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以仁义治国,何必唯利是图?第七页,共二十九页。•家庭——孝: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wúhòuwéidà),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何谓不孝有三?第八页,共二十九页。•《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wúhòuwéidà)”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wúhòuwéidà)。”第九页,共二十九页。•曾子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qícì)不辱,其下能养。”“孝有三:“大孝不匮,中孝用劳,小孝用力”•“和尚是佛门的罪人,道士是道教的罪人,书生是儒家的罪人。”第十页,共二十九页。•小时候,妈妈(māmā)这样抱过你•长大了,你会这样抱妈妈吗?•62岁台湾孝子用花布抱母求医.第十一页,共二十九页。1、人性(rénxìng)关怀•待人: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