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我国居民(jūmín)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估计现患高血压2亿人。每10个成人中就有2人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死亡居我国居民(jūmín)死亡原因首位,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jūmín)健康的重大疾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关键。高血压是可以控制的,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治疗,终生服药。降压治疗的好处已得到公众的认可,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等各种高血压并发症的风险。(ɡāoxuèyābìnɡ)(ɡāoxuèyābìnɡ)第一页,共二十八页。降压药物种类繁多不同类别的降压药除降低血压外,还有不同的其他作用。根据作用部位和作用原理当前主要的降压药物可以分为以下5类:1.利尿药2.β受体阻滞剂3.血管(xuèguǎn)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4.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5.钙拮抗剂(ɡāoxuèyābìnɡ)第二页,共二十八页。利尿药作用机制:所有利尿药的降血压效果均始于排钠利尿的增加从而使血浆容量、细胞间液容量下降,静脉回心血量和心排出量降低。长期给药后心输出量逐渐恢复至给药前水平而降压作用仍能维持(wéichí),此时细胞外液容量仍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利尿药长期使用可降低血管阻力,但该作用并非直接作用,其最可能的机制是持续地降低体内Na+浓度及降低细胞外液容量。平滑肌细胞内Na+浓度降低可能导致细胞内Ca2+浓度降低,从而使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减弱。(ɡāoxuèyābìnɡ)第三页,共二十八页。β受体阻滞剂作用机制:β受体阻滞药是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主要通过阻滞心肌内的β1受体,降低心肌收缩功能,减缓心率,使得心输出量明显减少。脂溶性β受体阻滞药(普萘洛尔、美托洛尔、拉贝洛尔等)在肝脏中代谢、降解,并能穿透血-脑脊液屏障,此类药物被认为可有效降低猝死发生率。水溶性β受体阻滞药以原形(yuánxíng)药在肾脏中消除,血浆浓度更稳定。临床治疗高血压常用β1受体阻滞药,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或兼有α受体阻滞作用的β受体阻滞药卡维地洛。(ɡāoxuèyābìnɡ)第四页,共二十八页。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作用机制:该药能抑制ACE活性,使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生成减少以及缓激肽的降解减少,扩张血管,降低(jiàngdī)血压。除此之外,该药对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亦具有良好的效果,还可作为伴有糖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