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页现象:干部召回管理制度“干部召回〞制度能治好庸政懒政吗官员不作为,并非缺乏教育和考察,而是落后的机制纵容了他们的平庸和懒惰。官场生态的庸政懒政痼疾,为民众诟病久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曾屡次公开痛斥“为官不为〞现象。显然,治理官场庸政懒政现象,已成自上而下的共识—它不仅是为纾解民怨,更是为改革破阻。那么,又该以何种手段、哪种路径来治理呢。据了解,XX省黔西南州尝试推出的“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制度〞,已经被中组部看中,并已着手开始系统研究。(4月14日南方都市报)这个“干部召回制度〞,其实不难理解,和惯常的产品召回制度甚为相似,都是对有问题或有缺陷的产品实施召回。只不过,市场生态的召回制度,针对的是生产商生产的问题产品;而政治生态中的召回制度,召回的是“不胜任现职〞的“问题干部〞。现在只是试点、未来可能广泛推行的“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制度〞的建立,或意味着,庸政懒政官员尸位素餐的日子即将辞别。按照XX省黔西南州的召回制度,如果官员出现“不胜任现职〞划定的12种情形,将被召回进行集中教育,其后安排为期1-6个月的重点工程建设或中心工作进行跟踪考察,如果跟踪考察不合格的,那么将采取转岗、免职、降职、降级、待岗乃至辞退和解聘等方式进行组织处理。从制度设计来看,“干部召回制度〞的本质,似乎是对不称职官员的“回炉〞再教育、再考察、再改造。因而该制度的用意是以敦促为主,惩戒为辅,让庸政懒政官员“重新做官〞。那么,这种“治病救人〞的“干部召回制度〞,真能够很好地治理庸政懒政,对领导干部形成“硬约束〞吗。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认为“不胜任被召回是丢脸的事情任何一个有上进心的干部都会因此受到刺激和触动〞。光是靠“丢脸〞来刺激和触动,效力未免也太柔和。虽然不可否认它的功用,但离民众想象的“硬约束〞,李克强总理所说的“动第2页共3页刀子〞、“出重拳〞,还有很远的距离。那么,怎样的制度才是治理庸政懒政的痼疾呢。分析懒政庸官生长的政治土壤,不难发现,真正的原因或在于选拔机制的单一、竞争机制的僵化、评价机制的封闭、淘汰机制的缺失。官员不作为,并非缺乏教育和考察,而是落后的机制纵容了他们的平庸和懒惰。因此,除了“干部召回制度〞这种治标之策,更需要改革考核体系、营造竞争环境、订立更加公平合理的选拔机制来择贤治庸。要对庸政懒政官员“动刀子〞,更要对庸政懒政现象滋生的官场生态“动铲子〞,唯有如此,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