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页校园欺凌调研报告管控校园欺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屡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校园欺凌对欺凌者、被欺凌者、参与者及旁观者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会强化人的“动物属性〞,形成不管是非、颠倒黑白、恃强凌弱、以大欺小、欺软怕硬、逆来顺受的思想意识,让人顺应“丛林法那么〞,回归“丛林时代〞,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利于养成独立的精神和健全的人格。一、校园欺凌的特征校园欺凌是中小学校园平安管理面临的常见问题,具有典型性、重复性、群体性、隐蔽性等特征。典型性是指欺凌者有个性较强,自私,有身体或其他特长优势,有过家庭暴力史,父母溺爱等特点;被欺凌者有内向、懦弱、自卑,身体弱小或其他缺陷等特征。重复性是指校园欺凌在欺凌者对被欺凌者经常性使用暴力或者软暴力。群体性是指欺凌者绝大多数都是有多人组成,个人施暴是极少数现象,而被欺凌者一般是个人。隐蔽性是指欺凌行为总是发生在厕所、宿舍等老师家长社会不易监管的地方。二、校园欺凌的成因分析笔者认为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因素,如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淡薄、问题家庭,师生角色定位模糊,学校管控不力,不良文化影响等。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淡薄。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中,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教育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课程设置还没有专门的课程设置和专任教师,法制教育只是依靠社会教育。学生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的养成只靠政法机关的惩戒警示是远远不够的。问题家庭的影响。据笔者观察和了解很多校园欺凌的欺凌者家庭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有的家长缺乏与孩子的沟通技巧,第2页共4页不深入了解孩子思想动向,不能跟孩子平等对话,教育孩子只会用简单粗暴的方法,经常打骂孩子;夫妻相处不和谐,一言不合就开始吵架,甚至是拳脚相加;跟他人交往喜欢时恃强凌弱、仗势欺人;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过度、放任自流,不严加管束,甚至成为还在的“欺凌对象〞,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让其野蛮生长。被欺凌者经常迫于家长的权威,被家长的打骂逆来顺受,听之任之;有的被欺凌者因父母离异、家庭重组、单亲、留守等形成自卑、封闭、懦弱等性格,不会与他人沟通交流,形成交往障碍。师生角色定位模糊。新课程改革强调师生平等,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要做到以人为本。于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