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页新农村建设重在教育农民文章标题:新农村建设重在教育农民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农村的主体是农民近几年来,我们按照“分清对象、因人施教、循序渐进、常抓不懈〞的原那么,对加强农民教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教育农民形成文明村风,首先应站在农民的立场上想农民之所想,号准农民的思想脉搏。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农民的成分也日益分化,出现了在家种地、企业上班、外出务工、个体经商、创办企业等各种不同群体,农民的思想意识和整体素质也出现了较大差异。我们将教育对象分为普通农民、农民骨干、农村党员干部三个层面,有针对性地确保三个层面的农民既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等“公共科目〞教育,又接受党员先进性教育、科技知识教育、就业技能培训等“专业科目〞教育“生产开展、生活宽裕〞是乡风文明的根底。对普通农民群体,一方面,我们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传承美德,破除迷信,以“小家〞的和谐构筑“大家〞的和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摆脱小农意识,增强家国意识和集体观念,做到顾“小家〞,更要顾“大家〞;另一方面,重点加强种植和养殖等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引导他们推广新品种,运用新技术,不断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劳动效率,促进丰产增收。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农村中出现了一批开展个体经济、创办民营企业率先富裕起来的农民骨干,在农村政治、经济开展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对这局部农民骨干,一方面,应着重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教育他们继承发扬诚信、勤劳、实干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握市场经济规律,依靠老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发家致富。始终走在推动农村经济开展的前沿;另一方面,教育他们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致富思源,回报社会,为家乡建设和群众富裕多做奉献。农村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农村党员是贯彻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对农村党员干部,一方面,第2页共2页应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着重加强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增强农村干部党员的政治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和法制意识;另一方面,加强市场经济知识培训,不断增强农村党员干部带着群众开展经济的本领,使他们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我们采取了以下四种教育方式。一是典范教育。工作中,我们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