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要有方向感(三)写材料要有方向感(三)写材料,把准方向至关重要——方法不对,干活很累;方向不对,一切白费。把准方向,方法很多。比如,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指南针;以上级文件和领导讲话为参照系;在列提纲、写材料的时候,请高人从旁指点,等等但是,这些靠的都是“外物”。从写手自身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出强烈的方向感。很多老司机,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马上就能辨清方向;稍微看一下地图,就清楚地知道该往哪儿走,靠的就是方向感。关于写材料的方向感问题,在“公文课”之前的课程里,我推出过3讲,分别是:《写材料要有方向感》《写材料要有方向感(二)》《只要方向正确,就不害怕遥远——如何走好写材料之路》尽管如此,因为“方向感”和“灵感”“语感”一样,都是一种感觉,只可意会,难以言传,我总结了不少经验体会,但还是有言不尽意的感觉。在写作实践中,特别是审稿改稿时,经常遇到方向偏差的问题,觉得还有必要再讲一讲,争取讲出一些新的东西。我体会,写材料的时候把不准方向,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大方向出问题,这属于“颠覆性”错误,这样的稿子完全不能用;二是大方向没问题,小方向有偏差,出现偏差之前的内容是有用的,出现偏差之后所做的都是无用功在工作和写作中,大方向管到头,小方向管一段。所以,应该先把大方向,再定小方向,正如古人所说的,“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上》)这句话倒是不难理解,但要真正落实到写作实践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什么是大方向?哪些是小方向?写作实践中该如何把准把住呢?大方向,是写作整体思路的运行方向,也是文章主题主线的鲜明指向,从头到尾是不能偏也不能变的。在机关文稿写作中,具有指引方向作用的要素很多,比如政治方向价值取向、上级指向,又如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但是,抛开具体内容来说,所有的文稿,行文都应遵循目的导向来确定大方向,因为目的才是写作的根本点。写文章,特别是写应用文以及作为应用文分支的公文、机关文稿,应当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动笔之前,先要想明白写这篇文章是为了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然后直奔这个目的行文,力求用最简练的文字、最短的篇幅达到目的如果行文之前,目的不明确,或者目的有偏差,抑或行文过程中节外生枝,偏离了目的,就会出现浪费笔力笔墨、做无用功的现象。小方向,是文章局部、章节、段落的运思和行笔方向。原则上,小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