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学年高中语文考点专练二古代诗文阅读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doc
下载文档

ID:23405

大小:36KB

页数:7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1-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高中语文 考点 专练二 古代 诗文 阅读 解析 苏教版 必修
考点专练(二) 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一)(2023年·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临川汤先生传 邹迪光 先生名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豫章之临川人。生而颖异不群。体玉立,眉目朗秀。见者啧啧曰:“汤氏宁馨儿。”五岁能属对。试之即应,又试之又应,立课数对无难色。十三岁,就督学公试,补邑弟子员。每试必雄其曹偶。庚午举于乡,年犹弱冠耳。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 丁丑会试,江陵公①属其私人啖以巍甲而不应。曰:“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公虽一老孝廉乎,而名益鹊起,海内之人益以得望见汤先生为幸。至癸未举进士,而江陵物故矣。诸所为附薰炙者,骎且澌没矣。公乃自叹曰:“假令予以依附起,不以依附败乎?”而时相蒲州、苏州两公,其子皆中进士,皆公同门友也。意欲要之入幕,酬以馆选,而公率不应,亦如其所以拒江陵时者。 以乐留都山川,乞得南太常博士。至则闭门距跃,绝不怀半刺津上。掷书万卷,作蠹鱼其中。每至丙夜,声琅琅不辍。家人笑之:“老博士何以书为?”曰:“吾读吾书,不问博士与不博士也。”寻以博士转南祠部郎。部虽无所事事,而公奉职毖慎,谓两政府进私人而塞言者路,抗疏论之,谪粤之徐闻尉。居久之,转遂昌令。又以矿税事多所蹠戾②,计偕之日,便向吏部堂告归。虽主爵留之,典选留之,御史大夫留之,而公浩然长往,神武之冠竟不可挽矣。 居家,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干旄往往充斥巷左,而多不延接。即有时事,非公愤不及齿颊。人劝之请托,曰:“吾不能以面皮口舌博钱刀,为所不知后人计。”指床上书示之:“有此不贫矣。”公于书无所不读,而尤攻《文选》一书,至掩卷而诵,不讹只字。于诗若文无所不比拟,而尤精西京六朝青莲少陵氏。公又以其绪余为传奇,若《紫箫》《还魂》诸剧,实驾元人而上。每谱一曲,令小史当歌,而自为之和,声振寥廓。识者谓神仙中人云。 公与予约游具区灵岩虎丘诸山川,而不能办三月粮,逡巡中辍。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选自《汤显祖诗文集》附录,有删节) 【注】 ①江陵公:指时相张居正,其为江陵人。②蹠戾:乖舛,谬误。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试必雄其曹偶    雄:称雄 B.酬以馆选 酬:应酬 C.以乐留都山川 乐:喜爱 D.为所不知后人计 计:考虑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B项,“酬”意为“酬谢”。“酬以馆选”的意思是“用选任馆职来答谢他”。故选B。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汤显祖持身端洁,拒绝了时相张居正的利诱,海内士人都以结识他为荣幸。 B.因为上书批评当权者徇私情、塞言路,汤显祖被贬官至广东,做了徐闻尉。 C.汤显祖辞官回家后,当地官员争相与他交往,而汤显祖不为私事开口求人。 D.汤显祖与邹迪光相约三月份到江南一带游玩,但没准备好粮食,因而作罢。 解析:选D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相约三月份到江南一带游玩”说法错误,文中“而不能办三月粮”意思是“不能准备三个月的粮食”,而不是“三月份”。故选D。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 (2)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的能力。(1)句关键点:啧啧,赞叹;汗血,珍贵少有的人才;蹀躞,小步走路;康庄,通达的大路。(2)句关键点:不自言,宾语前置,不言自;执鞭,举鞭为人驾车,表示景仰追随;忻慕,高兴而仰慕。 答案:(1)见到他的人越发啧啧称赞道:“这个年轻人(好比)是汗血宝马,能日行千里,不是那种只能在大路上小步行走的马。” (2)但他自己不说穷,别人也不都知道他穷。汤公不正是信从自己内心的人吗?我即使为他执鞭驾车,也是乐意和向往的。 4.请简要概括汤显祖读书为文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从读书和写作两方面进行概括。关于读书,根据第三段“掷书万卷,作蠹鱼其中。每至丙夜,声琅琅不辍”可知他读书沉迷专注。由“吾读吾书,不问博士与不博士也”可知他读书不为功名;第四段“公于书无所不读”“尤攻《文选》”,可知他读书广博而又有专攻。写作方面,根据第四段“于诗若文无所不比拟”可知他写文善于模仿;“实驾元人而上”可知他写作水平高超。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读书不为功名,乐此不疲;于书无所不读,尤精《文选》;诗文无所不能,直追汉唐;戏曲创演结合,超迈元人。 【参考译文】 先生名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豫章郡临川县人。他从小聪慧过人,卓尔不群。体格挺拔,眉清目秀。见到他的人都啧啧称赞说:“汤家居然有这样漂亮标致的孩子啊。”他五岁能写文对诗。考验他时就会作答,再考验他还会作答,考验多次没有为难的神情。十三岁时参加督学公试,补为弟子员。每次考试一定会在同辈生员中称雄。庚午年在乡试中被举荐,年龄也就二十岁。见到他的人越发啧啧称赞道:“这个年轻人(好比)是汗血宝马,能日行千里,不是那种只能在大路上小步行走的马。” 丁丑年参加会试,张居正嘱咐他的心腹用高位来引诱他,但是先生不答应。说:“我不敢依从做一个失去贞洁的女子。”先生虽然是一个老孝廉,但是更加的名声鹊起,天下的人更把能够见到他当做幸运的事。等到癸未年间考中进士,张居正已经去世了。那些依附的人都离开了。先生于是叹息说:“假设我因为依附被任用,不也会因为依附而失败吗?”当时辅佐蒲州、苏州两公的人,他们的孩子都考中进士,是汤先生的同门朋友。于是他们想要邀请他入幕府,用选任馆职来答谢他,但是先生全都不答应,也像当时拒绝张居正时的原因一样。 因为喜爱留都(南京)的山川,他请求做南太常博士。到任后就关上门足不出户,绝不怀揣着名帖去请谒上面的权贵。打开书,像书虫一样沉浸其中。每天到了深夜读书声也不停。家人笑话他说:“老博士看书干什么?”他说:“我读我的书,不在乎什么博士不博士的。”不久,凭借博士的身份调任南祠部郎。部里虽然没有什么事情,但是先生对待职责非常谨慎。因为上书批评当权者徇私情阻塞言路,被贬官至广东做了徐闻尉。待了很久,又调转为遂昌令。又因为矿产的税务有很多错误,与计吏一同上京之时,便向吏部尚书请求辞官回家。虽然主爵、典选、御史大夫都挽留他,但先生却义无反顾,再好的官职最终也没能挽留他。 在家中,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的官员(前来拜访),仪仗往往停满了巷子,但是他不邀请迎接。就算是有当时的大事,不是引起公愤的事情不会谈论。别人劝他请托说情拉关系,他说:“我不能拿着我的脸面和口舌去博取金钱,替我所不了解的后人去考虑。”他指着桌案上的书让他们看,说:“有这些就不贫困。”先生没有不读的书,尤其擅长研究《文选》,合上书背诵,不错一个字。对于诗文没有不模仿写作的,尤其精通西京六朝青莲少陵这些人的文风。先生又把剩余的部分写成传奇,像《紫箫》《还魂》这些剧本,水平确实是超出元人而在其上。每写完一个曲子,让侍从歌唱,自己为他应和,歌声响震天际。认识他的人都称他为神仙。 先生和我约定游览灵岩虎丘的山川,却不能筹办三个月的粮食,犹豫着放弃了。但是先生不说自己贫困,别人也不都知道他贫困。汤公不正是坚信自己内心的人吗?我即使为他执鞭驾车,也是乐意和向往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海上平寇记 [明]王慎中 守备汀漳俞君志辅,被服进趋,退然儒生也。瞻视鞞芾①之间,言若不能出口,温慈款悫,望之知其有仁义之容。然而桴鼓鸣于侧,矢石交乎前,疾雷飘风,迅急而倏忽,大之有胜败之数,而小之有死生之形,士皆掉魂摇魄,前却而沮丧;君顾意喜色壮,张扬矜奋,重英之矛,七注之甲,鸷鸟举而虓虎怒,杀人如麻,目睫曾不为之一瞬,是何其猛历孔武也! 是时漳州海寇张甚,有司以为忧,督府檄君捕之。君提兵不数百,航海索贼,旬日遇焉。与战海上,败之;获六十艘,俘八十余人,其自投于水者称是。贼行海上,数十年无此衄②矣。由有此海所,为开寨置帅,以弹制非常者,费巨而员多,然提兵逐贼,成数十年未有之捷,乃独在君,而君又非有责于海上者,亦可谓难矣! 予观昔之善为将,而能多取胜者,皆用素治之兵,训练齐而约束明,非徒其志意信而已;其耳目亦且习于旗旐之色,而挥之使进退则不乱,熟于钟鼓之节,而奏之使作止则不惑;又当有以丰给而厚享之,椎牛击豕,酾酒成池,餍其口腹之所取;欲遂气闲,而思自决于一斗以为效,如马饱于枥,嘶鸣腾踏而欲奋,然后可用。君所提数百之兵,率召募新集,形貌不相识;宁独训练不夙,约束不豫而已,其于服属之分,犹未明也。君又穷空,家无余财,所为市牛酒,买粱粟,以恣士之所嗜,不能具也。徒以一身率先士卒,共食糗糒,触犯炎风,冲冒巨浪,日或不再食,以与贼格,而竟以取胜。君诚何术,而得人之易,致效之速如此?予知之矣!用未素教之兵,而能尽其力者,以义气作之而已。用未厚养之兵,而能鼓其勇者,以诚心结之而已。 予方欲以是问君,而玄钟所③千户某等来乞文勒君之伐,辄书此以与之。君其毋以予为儒者,而好揣言兵意云。君之功在濒海数郡;而玄钟所独欲书之者,君所获贼在玄钟所境内,其调发舟兵诸费,多出其境,而君靖廉不扰,以故其人尤德之尔。 君名大猷,志辅其字,以武举携用为今官。 【注】 ①鞞(bǐ)芾:古代的一种皮做的裙状物,佩于襟带之下,可以蔽膝。②衄(nǜ):失败,挫折。③玄钟所:在福建省诏安县东南,明初在这里设置千户所,属镇海卫。几个府划为一个防区,设卫。卫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千户所的军官叫千户。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之有胜败之数      数:命运,天命 B.君顾意喜色壮 顾:反而,却 C.约束不豫而已 豫:参与,参加 D.而玄钟所千户某等来乞文勒君之伐 勒:刻石纪功 解析:选C 豫:预先,事先有了准备。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言若不能出口 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B.其自投于水者称是 燕王欲结于君 C.徒以一身率先士卒 斧斤以时入山林 D.君其毋以予为儒者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解析:选A A.若:好像;B.介词,到/介词,跟,同;C.凭借/按照;D.加强祈使语气,希望/加强揣测语气,大概。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表彰了俞大猷任汀漳守备时平定海上盗贼一事,开头着力刻画了俞大猷平日的温文尔雅、谦恭礼让,而战时勇猛威武、昂扬奋发的儒将形象。 B.本文名为记,但是作者没有将过多的笔墨用于记述平寇的战事情况,而是侧重评述和议论俞大猷的用兵之术、治军之道。 C.文中深入分析了俞大猷能够取胜的原因和特点,并强调了他具备作为将帅的优良素质,从而率领训练有素的士兵取得了几十年来未有过的胜利。 D.作者写下这篇文章来给玄钟所用以记录俞大猷的战功,指出俞君主要在玄钟境内调发船只和补给费用,并且在此捕获了海盗,当地人感念俞君的仁义廉洁。 解析:选C “率领训练有素的士兵”错,原文中俞大猷率领的几百个士兵都是临时招募的,平素缺乏训练的。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漳州海寇张甚,有司以为忧,督府檄君捕之。 (2)用未素教之兵,而能尽其力者,以义气作之而已。用未厚养之兵,而能鼓其勇者,以诚心结之而已。 答案:(1)这时漳州海盗声势很大,官吏把这当作忧患,都督府发公文命令俞大猷缉拿他们。 (2)用那些平素缺乏训练的士兵,却能让他们尽力杀敌的原因,是俞大猷用义气振奋他们罢了;用那些供养不丰厚的士兵,却能鼓起他们的勇气的原因,是俞大猷用诚心结交他们罢了。 【参考译文】 防守汀州府漳州府的俞大猷,(平时的)衣着行动,谦逊得像个儒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他,他连话好像都不能说出来,温和仁慈而又诚恳,一看就知道他有仁义的气度。可是当战鼓在身边擂响,箭石在眼前交坠,如迅雷旋风,急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