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科学咨询第23期(总第797期)·196·基金项目:南京林业大学2019年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一流课程建设项目“课程思政建设——音乐欣赏”(项目编号:2019nfukczs037);南京林业大学2019年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音乐和书法作品的红色基因与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合路径的研究”;南京林业大学2019年高等教育研究课题“课程思政视阈下我校艺术类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研究”。作者简介:夏夏(1981.01—),男,江苏南京人,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美育、思政教育、高等教育。新时代,高校在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实践中,针对“零零后”大学生群体,更应关注美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现实意义,更应深入挖掘美育的特点与方式,特别是美育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价值。从内在关联性上看,大学生思政教育与高校美育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但过去相关的研究往往仅仅着眼于大学生思政教育或高校美育,对两者的内在关联并没有更多地关注与思考。其实,美育对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9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全面贯彻落实,为高校构建全面育人的教育体系及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重要保障,为我国高校美育工作提出新要求和新思想。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理论与实践上均突显出创新与突破的重大需求。美育的育人特点和规律、美育的独特育人方式方法都将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提供崭新的方向与理论实践空间。大学生思政教育在情感共鸣、艺术手法与感性形象等方面都十分缺乏,而美育恰恰可以提供参考和借鉴,特别是在教学目标、内容与方式上,都与大学生思政教育有着完美的契合性,且两者都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很“美”的理论之基在国内,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美育”这一说法。近代五四运动后,蔡元培、王国维先生等人大力倡导“美育”。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以文件的形式,将大学需要开设美育课程、配备专职美育教师规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