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2-08-25作者简介:帖伟芝(1980-),女,河南漯河人,硕士,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信息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讲师。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帖伟芝(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信息工程系,河南郑州451464)摘要: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体,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并且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和行为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顺应时势,深刻认识大学生参与微博的新特征,了解微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和影响,探索出适合微博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策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导大学生有序参与微博教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引导大学生提高媒介素养,二是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正确参与微博的能力,三是做大学生微世界的“脖领儿”。关键词:微博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701(2012)05-0127-022010年,微博时代开启。据媒体统计,短短几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已超过3亿。如今它正以低门槛、草根性、140字符的小容量等传播特征,成为我国极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之一。微博时代,大学生也成为了公民参与微博的重要主体,高校如何引导大学生通过微博平台实现理性、有序、高质量的公民参与是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新课题。一、大学生参与微博的特点微博在大学生之间以及大学生和学校之间搭建了一个快捷、方便、零成本的交流平台,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大学生参与微博,与其他公民参与微博一样,都具备主体的草根性、身份的隐蔽性、意愿的自主性等共性特点,但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活动,还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化特征。1.参与目的的自我性。大学生通过微博可以获取生活资讯、新闻时事,可以宣泄情绪、实现人际交往、表达利益诉求,可以求职、参与社会实践、评论和监督政府活动等。概括起来就是关注两类问题,一类是与自身生活学习直接相关的问题,如教育收费、学校管理、就业等;另一类是国内外时事民生热点、娱乐等。其中关注自我是大学生使用微博的最主要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微博已经成为大学生自我宣泄和表达的空间,承载着大学生释放情绪、记录生活以及发表观点的价值诉求,微博是大学生表达自己的重要舞台。2.参与形式的局限性。在微博发布的信息中,大学生以释放情绪、记录生活及发表观点等完全自创和原创内容作为主要参与形式。当他们表达利益诉求、提供政策建议和支持、进行舆论监督以及发起和参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