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域用药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心衰患者NT-proBNP、LVEF水平及心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乔金文(鱼台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山东鱼台272300)【摘要】目的:研究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HF)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后对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嗜铬粒蛋白A(CgA)和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60例为观察组,依据NYHA分为Ⅱ级15例、Ⅲ级31例和Ⅳ级14例;同期选取来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利尿剂、强心剂和硝酸酯类等常规药物治疗;将观察组60例随机双盲分为A组30例和B组30例,DCM心衰A组给予培哚普利,DCM心衰B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两组用药期间确保收缩压为≥95毫米汞柱。观察比较治疗前后血清CgA和NT-proBNP水平的变化,并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结果:观察组中DCM心衰A组和B组治疗前CgA、NT-proBNP水平和心功能各项指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CM心衰A组NT-proBNP、CgA水平和心功能LVEDV、LVESV明显高于B组,但B组LVEF指标高于A组,P<0.05。结论:DCM心衰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降低CgA水平的表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关键词】沙库巴曲缬沙坦;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NT-proBNP;CgA;心功能指标DCM疾病至今病因未明,该疾病主要特点为心室出现异常扩张、心室功能衰退等。且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加重,在DCM患者患病期间的突发性死亡率较高[1]。部分心力衰竭(HF)患者30%~50%属于非缺血性DCM,且2014年我国有报道发现767例DCM患者随访52个月显示死亡率为42.24%[2]。随着诸多学者针对神经内分泌机制和心肌重构的研究,虽在临床上较传统治疗有明显改善,但DCM患者5年死亡率仍高达20%,严重影响了患者预后[3]。有研究发现,DCM心衰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收缩功能障碍、心脏重量增加和心室腔扩大等[4]。目前临床治疗HF疾病多使用MRA、β受体阻滞剂、左西孟坦和ACEI/ARB等药物,虽上述药物可改善DCM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但临床预后仍未得到改善[5]。因此,本文通过NT-proBNP、CgA水平和心功能各项指标观察DCM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或培哚普利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对心室功能重建的影响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治疗的DCM心衰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将观察组60例随机双盲分为A组30例和B组30例,DCM...